转眼又到春暖花开的季节,脱掉厚厚冬装的束缚,人们开始选购色彩斑斓的春装。面对媒体曝光各类服装质量问题,北京消协的专家建议消费者服装消费要擦亮眼睛,量力而行。
服装消费投诉量大,但质量安全意识不强
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的不完全统计,2012年上半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256713件,商品大类投诉中家用电子电器类、服装鞋帽类、日用商品类投诉量居前。其中,上半年服装类产品的投诉量为15167件,约占投诉总量的5.9%,仅次于通讯类产品。
据了解,2011年北京工商局通过96315和12315热线受理的消费者投诉达32003件,其中服装鞋帽类产品占1328件,约占投诉总量的4%。“服装产品消费投诉的主要问题是纤维含量与标识不符,洗涤后退色或穿着时有撕裂现象。”北京市工商局宣传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大部分消费者看来,服装的质量问题无非是衣服出现掉色、起球、开裂等现象,对健康并无大碍,遇到一些质量问题并不十分重视。殊不知,衣服穿得不对也会对健康产生影响。2012年六一前夕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童装质量专题就提到这样一个案例:“2012年5月,北京的李女士正在上幼儿园的女儿身上突然长了红疹,到医院检查后确定为皮肤过敏,而医生推断导致红疹的罪魁祸首居然是孩子穿的舞蹈袜。由于袜子是化纤成分的,加上天气偏热导致孩子娇嫩的皮肤过敏,长了红疹。”
以服装退色问题为例,退色的原因是色牢度不好。服装的色牢度差会导致沾染其他衣物,长时间穿着染色牢度差的衣服,染料分子和重金属离子等都可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而危害人体健康。
服装退色问题多是消费者购买水洗之后才发现的,很多商场的退换货条件都是未穿用或未洗涤,洗过的服装退换货难度大,很容易产生消费纠纷。而有些消费者意识不到服装退色带来的危害,为了省去跟商场口舌麻烦,要么轻信商家宣传认为多洗两次就好了,要么自认倒霉。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