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各大奢侈品牌纷纷入驻国内市场,然而奢侈品质量频遭拷问。在业内人士看来,很多消费者因奢侈品的高价,将奢侈品理解为“质量绝对过硬”。
然而消费品购买不久后就发现了质量问题,在同商家的交涉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维权成本太高,最终往往不了了之;更多的消费者在面对国际一线奢侈品品牌的时候,自觉力量单薄,便放弃了追究。
市场延伸:身陷“质量门”奢侈品问题频出
事实上,国际大品牌在华陷入“质量门”并不是新鲜事。早在2006年底,浙江省工商局对进口鞋类商品进行抽样检测的结果显示,批次合格率仅为23.91%。这些皮鞋包括路易威登、D&G等10多个世界顶级品牌。
上海市工商局此前的抽检也发现,包括巴宝莉、阿玛尼、香奈儿、迪奥等国际顶级品牌在内的进口,不同程度地存在脱色掉色、PH值超标和面料成分与标志不符等问题。
记者了解到,除了售后服务问题之外,在华销售的奢侈品牌还存在高价难保高质、“歧视性”分销体系、服务质量差、上新速度慢等问题。
根据数据显示,2011年3月15日到2012年3月15日,共收到各类奢侈品售后投诉3756件。按照类别来看,国际名表投诉最多,占整体比例的46.5%。
业内观点:目前缺乏有效检测手段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是让不合格进口服饰有恃无恐主要原因。加之中国较低的市场门槛,能让相当一部分所谓的国际品牌直接进入,一些进口奢侈品服饰根本没有进行检测就直接从国外进入商场柜台,出了问题就采取撤柜、下架等权宜之计。
对此,有专家建议,国际品牌必须更加重视对消费者权益的维护,向中国消费者提供与产品相关的一系列本地化服务。例如,通过提供产品的中文说明书、开设中文网站、设立统一的客服热线等方式,让消费者能够享受便捷的售后服务。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