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川鞋中心成都 即将从加工制造向研发营销转型

川鞋中心成都 即将从加工制造向研发营销转型

3月24日,2013成都国际鞋展开幕,同时四川外销鞋城正式投入使用。这两件四川鞋业大事件释放出强烈的市场信号——历经20余年的发展,川鞋中心成都,即将从加工制造向研发营销转型。这意味着,成都1000余家鞋企,逾3亿双订单,近400亿元的产值亟待转移。

  3月24日开幕的成都国际鞋展释放信号:川鞋中心成都将从加工制造向研发营销转型——


  3月24日,2013成都国际鞋展开幕,同时四川外销鞋城正式投入使用。这两件四川鞋业大事件释放出强烈的市场信号——历经20余年的发展,川鞋中心成都,即将从加工制造向研发营销转型。这意味着,成都1000余家鞋企,逾3亿双订单,近400亿元的产值亟待转移。


  谁会是这次产业转移的承接者?省内各市州早已行动:去年,巴中与达芙妮签订合作协议、安岳将打造渝成制鞋产业园、乐山也出台各类政策欲发展制鞋业……


  然而,怎样转移才能让川鞋实现产业升级,实现由产业带动多点位发展的愿景?四川省鞋业产业升级转移推进会上,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机遇:产业转移催生产业蛋糕


  去年,成都市划定环城生态区,要求区内已有的工业企业迁移,而大部分中小鞋企的加工厂就聚集在“红线”范围内。“城市新规划让原来在此发展的鞋企不得不转移,加之成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制鞋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也需转移。”四川省皮革行业协会会长李开华说。


  从前年开始,成都女鞋出口价不同程度上涨,上涨主因是人工费及原料费增长。不少鞋企老板至今难忘,2011年因资金链运转紧张与国际金融危机,大多数企业订单量急剧下滑,部分小企业甚至倒闭退出。


  现在以武侯区为中心的成都鞋业也开始“升级”之路,即由附加值最低的贴牌加工,向营销窗口、研发设计中心转型,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向产业高端发起冲刺,获得高附加值的产业价值,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而与寸土寸金、劳动力成本较高的成都相比,四川不少地区劳动力丰富而成本低廉,土地指标宽松,随着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区域优势逐渐显现。


  困惑:该往哪儿转?该接啥项目?


  巴中经开区将重点发展制鞋产业,安岳将斥资45亿元在未来5-8年内打造渝成制鞋产业园,乐山沐川、犍为将建制鞋产业园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会上,省内9个市州的政府官员一一亮出优势。


  然而,该接啥项目?该往哪儿转?招商方和企业方都有困惑。


  说起去年对达芙妮集团的“争抢”,巴中市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局局长王大德至今记忆犹新,“与达芙妮座谈那天,去了4个市的领导,部分地方‘二把手’直接到场。”


  “只要听说有制鞋大企业要在四川布点,或者成都鞋企要转移,就会想尽办法先争取沟通,再做落地工作。”有地方招商人员感叹,半年内已多次奔波于当地与成都间。


  李开华说,本轮省内鞋业转移处于起步期,各地都想在市场中占一席之地,积极的态度是好的,然而无序地争抢和转移并不能为产业和地方的健康发展带来好处。


  不仅是地方政府,企业也有困惑。“有些地方区位优势差不多,给出的优惠政策等也相似。”成都依百兰鞋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吴德国说,不少地方并无制鞋基础,也无相关配套企业,相似的条件下,去哪儿是个选择难题。


  建议:做好配套最重要


  “政府只能搭台,产业转移要用好市场的力量。”省经信委副主任陈立东认为,各地政府首先要认清自身区域的特色和承接能力,然后再在招商项目上“有的放矢”,避免无序竞争带来资源浪费,应形成区域间优势互补、错位竞争又互相依赖的产业布局。


  李开华说,按照四川规划打造的“一都多园”的发展路径,将形成以成都为中心,多点布局的鞋业发展格局。“人口基数不算大的地方,适宜承接成都的中小型制鞋企业,大的区域可在龙头企业的招商上多下功夫。”他建议,为制鞋企业做好配套,做好产业链的完整和集中,是重中之重,也是提升自我吸引力的关键要素。


  这一点也是吴德国最看重的,“物流成本太高肯定不适宜鞋企长期发展。”


  令人欣慰的是,不少地方政府已有这样的意识。巴中市透露,目前在建设达芙妮的制鞋园区和生产线的同时,已与多家配套企业洽谈,希望能有企业入驻巴中。乐山犍为也与成都一家大型皮革原料企业对接沟通。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