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第七届中国海峡两岸运动鞋设计大赛昨日落幕

第七届中国海峡两岸运动鞋设计大赛昨日落幕

第七届中国(晋江)海峡两岸运动鞋设计大赛已落幕,本届运动鞋设计大赛的评委团阵容相当强大,既有来自企业设计部门的鞋类设计师,又有来自行业协会的专家、设计院校的学者;不仅如此,主办方还邀请了来自台湾的知名设计师助阵。

  本届运动鞋设计大赛的评委团阵容相当强大,既有来自企业设计部门的鞋类设计师,又有来自行业协会的专家、设计院校的学者;不仅如此,主办方还邀请了来自台湾的知名设计师助阵。在昨日的评审现场,借着评审的空隙,记者与评委团就有关大赛本身、产品设计、设计人才的培养等话题进行探讨。


  做独特的跨界之创


  “无论设计作品想要表达的是科技、环保,还是幸福中国风,最主要的是要诠释出对这些理念的独到理解。”皮革专业资深专家卫亚非在谈到此次大赛的作品设计理念时说道。


  卫亚非对记者谈道:“本次大赛有许多作品对于设计理念诠释得相当完美,通过一些简洁明晰的设计元素表达出自己的跨界之创,简单的设计中却表达出尽可能深的设计内涵。此外,也有的作品大胆地融入了浓重鲜艳的颜色,产品大方美观,符合当下流行潮流趋势。然而,也有部分作品出现了融入太多种的元素,导致产品设计得太过浮夸缺少自己独到的主题。”


  在谈到大赛本身时,卫亚非表示,大赛要给鞋业设计师们一个正确的思想引导。此次大赛中,许多参赛作品多以篮球鞋为主,然而作为一个设计者,不能有太强的个人偏好。“现今,市场上销售量最大的其实是跑鞋。而消费者选择的运动鞋产品也早已不再是为了专业运动需求。许多产品适合泛户外活动和都市休闲,更应该具有独特创意和时尚潮流。在当今,国内运动鞋市场低迷的情况下,鞋业设计师们应该更加大胆进行‘跨界之创’,让运动鞋突破固有的传统模式。”卫亚非表示。   


  “海峡两岸鞋业设计大赛要更好融入本土文化,从本土文化中提炼出设计灵感。”来自台湾自由落体设计公司的总经理陈俊良告诉记者。


  陈俊良表示,近几年,大陆的工业设计发展迅猛,设计力量日渐崛起。但是,不管是学生还是设计师都遇到一个瓶颈:如何更好地寻找设计灵感并将其转化。


  “在十年前,台湾工业设计发展也遇到过这个窘境,这是每个地区发展都会遇到的一个阶段性问题。大陆文化底蕴深厚,从一座古庙、一条深山古道、一条幽静深巷都能提炼出独特的灵感。作为一个设计人员,要善于从这些文化当中汲取营养,获得创作的灵感。”陈俊良表示。


  对于怎么样的作品才算一个成功的跨界之创,陈俊良随手拿起了一份眼前的作品告诉记者:“一份好的设计作品首先考虑到可实现性。此外,要让人穿得舒适,当然作品也要注重有趣与独特性。最重要的是美感,要让人觉得作品中是一个美的存在。本次大赛中,许多作品都成功‘跨界’。但很可惜的是,没能将这个跨界灵感更好地转换为设计作品,没有让人感觉到有一种美的存在,仅仅是将一些元素随意混搭在一块。”


{page_break}


  在谈到对此次大赛整体作品看法时,陈俊良表示,大赛让他看到大陆地区的鞋业设计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水准,尤其是学生组的“后起之秀”们独特、有趣的创意让他看到鞋业设计崛起的希望。“希望设计师和青年学生能够立足于本地文化,将中国五千年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好地展现出来。只有如此,我们的鞋业设计才能够更好地走出去与国际接轨。”


  在昨日评审过程当中,特步(中国)有限公司鞋业设计总监陈清泉一边看着摆放在桌面上的作品,一边不停地用纸笔把自己对于作品的一些看法记录下来。


  “入围最终决赛的整体作品水平很高,可以看出参赛者花了很多心思。”陈清泉在评论起作品的时候谈道,“但是如果是从企业最终选择的角度来看,不少作品可提升的空间还比较大。”


  在陈清泉看来,参赛作品最大的提升空间便是在转化上。不少作品虽然创意十足,但是如果真正要做成实际产品的话,一方面是难度较高,另一方面在市场上很难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这种现象在学生组的作品当中更为明显。事实上,这不仅仅是大赛参赛作品会有这个问题,鞋企设计师在实际工作当中同样会碰到这种困扰。


  对于作品创意与实用之间的矛盾问题,特步的一些做法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借鉴。陈清泉介绍说,目前在特步的研发领域成立了创意、大货事业、研发三个部门。创意部负责产品的创意,研发部门负责把有创意的作品用最合适的材料转化为具体鞋样,而大货事业部则根据实际市场接受程度从这些具体鞋样里面挑选出更能够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的鞋样进行批量生产。


  “这样一分工,每个部门职责更为明确,也更能够让那些具有很好创意的设计人员有更大的发挥空间。”陈清泉介绍道。让创意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