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运动鞋企面临“内挤外压”窘境 转型迫在眉睫

运动鞋企面临“内挤外压”窘境 转型迫在眉睫

昨日上午“第十五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开幕,博览会吸引了境内外500多家鞋企、上千名采购商。晋江素有“中国鞋都”之称,鞋博会已经成为了运动鞋业的“风向标”。记者在鞋博会上获悉,面对空前生存压力,国内鞋企正在多方筹划,试图探索各自的“突围”之路。

  18日上午,汇聚境内外500多家鞋业企业、上千名采购商的“第十五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开幕。在素有“中国鞋都”之称的晋江,鞋博会已成为运动鞋行业的“风向标”。


  去年以来,以产能过剩、库存积压、同质化竞争为突出矛盾的行业困境持续困扰运动鞋 企。记者在鞋博会上获悉,面对空前生存压力,国内鞋企正在多方筹划,试图探索各自的“突围”之路。


  “内挤外压”


  去年以来,国内体育用品市场竞争加剧,多个体育运动品牌遭遇销售收入下降、库存上升的窘境。


  李宁公司日前发布的年报显示,2012财年亏损额接近20亿元;安踏体育2012年年报显示,由于订单的减少、批发收入负增长,公司营业额比2011年下跌14.4%。


  参加本届鞋博会的361度(中国)有限公司、晋江切尼鞋服公司等企业也表示,今年整个行业去库存压力较大。


  361度公司体育市场中心总监赵峰认为,自上世纪末开始,伴随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快速提高 ,人们对运动休闲用品的需求爆炸式增长,这给中国运动鞋产业带来一个非常漫长的景气增长周期。


  随之而来,大批企业和资金涌入这个行业,必然带来一定程度的产业过剩问题。


  转型迫在眉睫


  记者在鞋博会上采访了解到,面对空前压力,“转型升级”早已成为业界共识。严峻的市场环境倒逼运动鞋企求新求变,加快探索适合自身特色和定位的转型之路。


  比如,创办于1994年的道奇集团,近20年来坚持代工生产。从最初的三亩地、一层楼,如今已发展成为阿迪达斯等知名名牌的代工厂,年产运动鞋2000万双。


  “别的企业都在砸钱做广告、打品牌时,我们坚持一条,只做代工,将制造能力发挥到极致。”该集团董事局主席林永灿说。


  为了紧跟国际品牌的品质要求、时尚潮流,道奇集团每年仅研发费用就投入上千万元。经过20年的积累,道奇集团去年销售收入增长68%,今年生产订单已排到6月份。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