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记者走访市场发现,时下,商家和服装卖场多数都“重小轻老”,围着年轻人转,而老年用品却多是附带经营,成规模的老年用品实体店少之又少。
“颜色太亮了,素一点就好了。”“这件大衣质量不错,可惜是年轻人的款式。”何冬梅打算给婆婆买件初夏的新衣服,可她逛上一天,硬是没找着适合老人家的衣服,之后无奈地选择在裁缝店定制。
在温州工作的冯女士“五一”回到黄石,“带着爸妈跑了好几家商场,没买到合适的衣服。”冯女士说,大超市里虽然也有老人的衣服、鞋子卖,但款式都太少,没什么选择的余地。
“以鞋子为例,人老了脚型也变了,最怕挤,而市场上的鞋子码子都偏小,且是瘦版型,鞋底也不够软。”冯女士说,好不容易看中了一双羊皮单鞋,但是鞋面上顶着一朵艳丽的的大花,样式太潮。
“大街上都是卖年轻人的服装,没有哪个商场专卖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其实,老年人也爱美啊,也希望能买到好看时尚的衣服。”63岁的方细红对记者说。
记者走访市区多家商场、超市、服装店发现,一些老年人服装都混杂在精品女装及男装区域内,且位置较偏,款式也比较单一,全市专营老年人服装的店铺不超过十家。
在集贸市场里经营多年女装的陈女士说,老年人服装生意不好做,原因是老年服装款式更换周期长,利润空间小,老年人的购买能力有限。
“做生意图的就是赚钱,比起卖老年服装,经营童装或者成年女装利润会更大些。”陈女士直言。
一业内人士称,虽然传统老年人的消费观念节俭,但其中也有一些老年人怀有强烈的补偿消费心理,渴望补偿以前没有实现的消费需求和愿望。再加上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健康意识越来越强,为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疗养设备和药品的人越来越多,销售越来越火,这也侧面反映了老年市场不是没有前景和潜力,而关键在于对老年人需求的准确定位。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