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收储政策”要刹车 中国棉业路在何方?

“收储政策”要刹车 中国棉业路在何方?

2012年以来,受需求不足、成本上升、内外棉差价等因素影响,中国纺织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棉花收储政策要刹车,中国棉业路在何方,跟小编一起看看2013中国国际棉花会议上相关报道,看看中国棉行业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案。

  6月的青岛,花团锦簇,气候迷人。6月6日,2013中国国际棉花会议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市隆重开幕。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棉花纺织业者,就当前农产品贸易与宏观政策、棉花与纺织形势等进行深入的交流,共同谋划中国和世界棉业的未来发展之路。


  棉花出了什么问题?


  中国的棉花市场持续低迷,这是一个没有争议的事实判断。会上,中国棉花协会发布了相关统计结果。由于纺织需求的不确定性使棉花行业风险增加,加上近几年植棉成本大幅上涨,棉农种植积极性有所下降。2013年度中国棉花种植面积将同比下降6.7%,棉花生产继续出现萎缩,国内棉花产业的生产形势面临挑战。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骆琳认为:“近几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主要经济体需求不足,全球纺织品和服装贸易明显下降,国际棉价大幅下行。中国作为棉花生产和消费大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大国,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产业链各方承受了较大压力。”在他看来,尽管世界主产国植棉面积有所减少,供过于求的状况有所改善,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也有恢复性增长,但需求不足的大环境没有改观,人民币汇率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小企业资金困难等制约因素依然存在。如果棉花市场持续低迷,整个棉纺业可持续发展将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棉花协会会长周声涛也认为,2012年以来,受需求不足、成本上升、内外棉差价等因素影响,中国纺织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收储政策”要刹车?


  4月12日,发改委网站发布公告,为稳定棉花生产、经营者和用棉企业市场预期,保护棉农利益,保障市场供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供销合作总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制定了《2013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经国务院批准,予以发布。各方代表普遍认为,棉花问题已不仅是影响纺织行业健康发展的问题,而且已经成为关乎棉花产业链安全的一个重中之重问题。但在谈及政府的收储政策时,看法却不尽相同。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认为,作为棉纺织企业现在它的产品都是走市场,销售都是靠市场,但是买原料时,尤其棉花这一块儿还是靠政府。如果从经济发展规律来说,我觉得两头都应该是市场,这样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总经理丁好武认为,收储政策概括起来我叫做“一个满意、三个不满意”。“一个满意”就是棉农是基本满意的,通过临时收储政策,稳定价格,所以棉农种棉积极性基本是稳定的。“三个不满意”或“不太满意”:一是流通环节,除了搞交储或进口棉花,其他没有什么可做。二是纺织、尤其棉纺织业,价差超过它的承受能力。差价达到四五千元甚至五六千元水平这种情况下,要想棉纺织行业消化这种成本非常困难。三是财政,现在棉花储备这样一个庞大的储备库存,简单算一个账,每年国家财政潜在损失就超过200亿元。中华棉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石金凯谈道:三个客观事实还是需要大家来认识的。第一个就是棉花收储政策出台一直到实施到现在,它对我们中国棉花产业起到的积极作用必须要肯定和明确。二是任何一个政策,它的出台,它的成熟,它的完善必须有一个过程,某种程度上来讲可能要付出一定代价。三是现在临时收储政策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国际市场和国内两个市场割断和分离,这是我们现在政策导致的一个最主要或者最突出的一个问题。


  同时,政策本身在发挥市场作用方面不是很到位。还有,宏观调控同样也要发挥市场作用,两者不能对立。政府也好,宏观调控也好,一定要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杜珉认为:“这个政策的出发点,目标都是非常好的,在操作上也是有执行力的。但是这个政策又是不经济的,它的操作成本太高。所以在这里,我认为它可以刹车了。”她谈道,应该未雨绸缪,任何政策不能临时抱佛脚,现在我们的政策应该考虑未来应该怎样走。刹车是一个问题,未来怎样走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棉麻局局长、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芳直言:“这个政策执行到这样一个程度,就像一个人的优点延长过度,也会变成缺点。现在问题确实暴露出来,接下来大家的认识是一样的,就是如何能够为中国找到一个更好的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经贸司副司长刘小南指出:我们认为政策演变是很自然的事情,没有什么可奇怪的。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已经达到了,但不可否认任何政策都有它的局限性。比如我们现在临时收储政策,大家认为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收储压力,管理上的压力,还有我们现在对市场机制,市场调节的作用弱化了。国际国内棉花市场价格的衔接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这一点我觉得也是很客观的。怎么办?对于这些问题各个方面都提出了很多的意见。不管是我们的行业协会还是我们的纺织企业,还有经营企业都提出很多意见。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对这些意见非常重视。


  棉花库存有隐忧?


  截至今年3月31日,2012年度棉花临时收储结束,累计收储棉花650万吨,其中新疆棉占65%。同时,针对国内外棉花差价过大的情况,中国政府放大了棉花进口,2012年中国进口棉花514万吨。另一方面,为保证纺织企业用棉需要,中国政府从今年1月起定向向纺织企业投放储备棉,截至5月27日,累计成交储备棉182万吨。石金凯不无担心:“我们是做企业的。任何企业要考虑正常库存水平,同样我们感到国家考虑储备时,就算国家作为一个大企业角度来讲,也同样要考虑一个合理的库存水平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的储备水平到底应该在什么样的一个水平上才是最佳、最合理的,既能够保护,调节供求的需要,同时不影响、不扭曲市场价格,这要考虑我们库存水平。”他认为,如果按照几年几十万吨左右不受金融危机影响,不考虑现在需求下降,90万吨3个月就是200多万吨,不突破300万吨,是正常国家储备水平。但现在金融危机特殊时期以来,国家出台收储政策,我们现在收储量达到天文数字,这么大一个量,无论从哪方面考虑来讲,我个人认为都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合理的。


  提高棉花种植补贴?


  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所造成的影响,已经引起了棉花产业链各方面的关注。那么究竟何种政策才能破解当前棉花问题?业内人士表示,国内外棉价长期严重倒挂最终将危及棉农利益,建议调整我国棉花收储政策,并对棉农实行直补,保障种棉积极性。实际上,今年两会期间,卞志良、王树理、刘大钧等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关于提高棉花临时收储价格和完善种棉补贴政策的建议》,建议国家继续实施棉花收储政策,尽快在新棉播种前提高当年棉花临时收储价格,以调动棉农植棉积极性。参照粮食直补政策办法,尽快建立棉花直补机制。按照补贴不低于100元/亩标准,实施对种棉农民直接补贴,以稳定棉花种植面积,保持国内棉花自给率。


  中国棉花协会棉农分会秘书长王定伟重点谈了这一问题,他说:“从棉农生产来看,我觉得现在棉农生产进入冰河期,不是那么乐观了,尽管有这种政策支持,大家看到我们的面积还是在进一步地下滑,如果说没有这个收储政策,那么面积大幅度下滑将不可避免。”他建议国家可以下大力气,花大的血本,可以顺价销售。他还从生产角度说,国家可以从棉农直补上来考虑。粮食补贴现在已经做得很好了,而且幅度也比种棉花这个直补力度要大,面对这种情况下,国家应当至少可以对棉花的补贴跟粮食补贴同等,甚至要超过它两倍三倍,我想也不足以支持棉农的种棉积极性。如果补贴力度不大的话,可以想象内地棉花将会大幅度下滑,包括新疆在内,也不可能保持稳定的面积。


  事实上,在棉农直补问题上,美国实施的棉农直补经验值得一提。长期以来,美国政府对其国内棉农采取了多种方式补贴,包括生产补贴、销售补贴以及曾经使用但已被取消了的出口补贴等。但高芳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方式搬到中国来都是不适用的,4000万个农户和美国两万个农场,这个操作方式无论如何我们不可能复制。”{page_break}


 


  棉花的“国情”如何改变?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柄生认为:中国农业面临的巨大挑战是什么?如何用越来越少的土地,越来越少的水资源,越来越少的农业劳动力,越来越高的生产成本来生产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这是非常大的一个挑战。整个粮食面积在下降,粮食面积的增减和棉花面积的增减有一种非常密切的关系,当粮食面积增加的时候,往往是棉花面积减少,反之亦然。我们现在棉花产业和农业产业面临的共同问题是成本在不断增加,农业劳动力在不断减少,这两件事情是联系在一块儿的。进城务工农民越来越多,尤其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已经不会回去种粮食和棉花。农村劳动力少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比如新疆采棉的价格成本已经从几年前的五毛钱、八毛钱一公斤上涨到现在的两块钱以上。因此,如何实现机械化,通过机械化采棉取代人工,这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出路。主要挑战是如何在日益减少的面积上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更多的单产。单产提高是一个趋势。


  王定伟说,对于种棉花的未来我想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规模化,这是未来一个必然的方向。第二个是棉农应当职业化,只有职业化了,棉农才可能掌握必要的技术。第三个是农业装备上一定要精良化。我们现在新生代的棉农不可能像过去棉农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那种汗流浃背的场面不可能再出现了。尤其对棉花来说它的技术要求性非常强,更需要这样做,这也许是将来需要政府引导或者说加强支持力度的一个方面。


  企业如何积极思考和行动?


  新一代纺织人思路很开阔。山东华晨纺织集团总经理时岐亭发言:我们是一个全产业链公司,我从纺织企业具体微观感受角度分析为什么对这个行业非常有信心。一是从新兴市场的角度看,纺织业有很大发展空间。还有我们现在进入一个由于网络改变而改变了很多事情的一个时代。我非常了解非洲大陆、印巴、东南亚这些国家,产业基础没有或者刚刚到纺纱层面,还没有考虑到转型层面,我们有这个意识说明我们已经赢了一半。流通行业在缝隙中寻找新希望。


  常州科腾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建华谈道,中国今天走到了纺织业或者棉花整个产业一个很重要的升级过程当中,在这个升级过程当中我们的年轻人怎么样来理解我们棉花行业,怎么样喜欢我们这个棉花行业,并且把这颗心沉淀下来,扎扎实实为我们产业做好自己应做的这一份工作。我觉得我们中国这时候也应该有自己的棉花培训机构,把我们新生代聚到这里,一起分享对棉花的一份情感,对棉花的这份深入理解,很多专家、学者可以把他们的知识经验在这个平台上分享。老品牌企业也在思索新思路。


  上海龙头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珂谈道,我们龙头公司拥有上海老的品牌,最早一个品牌是菊花,是1914年成立的,最著名一个品牌是“三枪”。这么多年来我们这个品牌,我们觉得没有经营得非常好。因为100年来还是关注“制造”没有想到“创造”。这次中国棉花协会把“中国棉花”这样一个品牌创造性地打出来,我觉得对于我们中国民族品牌的提升,是有一个推进的作用。于是,我们把棉花和老的品牌结合起来,还在考虑如何把我们的老品牌与网络销售结合一起。总而言之,我的想法是作为我们终端用户,希望通过我们的品牌和中国棉花结合,大家靠创造把这个财富创造出来而不是制造出来。


  加快转型大有希望


  中国棉花协会会长周声涛指出:虽然目前中国棉花产业遭遇很大困难,但我始终乐观地认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产棉国和用棉国,棉花产业前景依然看好。我们要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如何健全机制,设计出一个长期的、前瞻性的制度。中国棉花协会在多年前提出,要树立忧患意识,建立起棉花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因此,在政策设计上,必须重点考虑棉农利益,让棉农有稳定的比较收益,同时注重研究市场配置资源和政府调控的结合,通过“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在农工商三者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综合考虑粮棉比价、棉农基本收益、内外棉差价,又要统筹考虑纺织企业承受能力、流通企业合理利润空间等因素,从产业可持续发展角度,建立长效、灵活、积极的宏观调控机制,避免出现棉贱伤农、棉贵伤工的恶性循环。他还强调,我国纺织业更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改变对出口、低成本要素投入的过度依赖。一是要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二是要积极探索和推进跨国、跨地区、跨行业资源配置,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三是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前提,立足长远创新经营,真正建立起适应自身长远发展的生产经营模式。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杨世滨谈道,目前我们看到一些可喜的现象,有一些工厂,他们替代性的工作已经做得非常不错, 尤其我们现在从行业角度也在大力推荐仿棉纤维的研制,以涤纶纤维为主,但要看到由于人造纤维和天然纤维巨大差别,这项工作如果想在短期内达到目标的话还是非常困难的。我想特定历史时期下我们一起努力,能够把我们自己的产业打造得更加美好。刘小南提示大家要充满信心:前不久我们已经和有关部门开会研究这个事情,主题就是我们如何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现有的调控机制,能够探索建立促进中国棉花产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一种长效机制。下一步,我们期望能够听到各个方面提出更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在我看来,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怎么处理好政府的调控和市场调节的关系,就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