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来自全国的150家棉花收购、纺织企业和自治区发改委、经信委、农发行等相关部门齐聚乌鲁木齐,共商如何应对新的棉花年度即将实施的棉花收储新标准以及如何完善现有棉花市场调控政策,论坛将就上述话题以及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现状与业界代表展开沟通与交流。
在当天的论坛上记者了解到,在2013年度我国政府将继续实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的同时,新年度棉花收储标准也会尽快公布,新标准下的棉花收储备受业界关注。来自中国棉花协会、中国棉花信息网和新疆本土棉麻公司的专家及业内人士就主产国棉花政策介绍、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现状及远景展望、棉花产业长效机制探讨等议题发表了主旨演讲,并进行了讨论。
“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中国棉花协会副秘书长杨照良称,作为全国最大的棉花主产区,2012年度全国棉花临时收储实际入库662万吨。
据介绍,预计2013年,国内棉花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与国外棉花价格差问题继续存在(目前国内外棉价价差仍在5000元/吨左右),使我区以初加工为主的纺织行业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区棉纺企业主要以新疆地产棉花为原料进行生产,棉纺是我区纺织行业的支柱产业,原料成本占总成本的75%以上。在国内外棉花价格差过大,我区棉纺企业无法利用价格低的进口棉降低原料成本,大大降低了棉纺企业的竞争力。
2012年9月,新疆“十二五”优质棉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10月初首批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落实。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4.13亿元。鉴于新疆优质棉花基地对于保障国家棉花安全和棉纺织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央已连续在3个“五年计划”里支持其建设,累计投入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25亿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单一省区、单一农作物投资年限最长的项目。
此外,企业建议国家尽快出台降低国内棉价措施,缩小国内外棉花差价,及建议降低国储棉抛售价,调整国储棉配发进口棉配额比例,支持企业发展。
新闻延伸--棉花新国标
国务院批准的《方案》确定,由专业纤检机构对棉花加工企业生产大包型棉花逐包实行仪器化公证检验,并要求抓紧研制中国棉花色特征图,制定仪器化检验棉花质量标准,从2004棉花年度开始在改革试点中试用和验证,在试用和进一步扩大验证试验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发布实施。据此中国纤维检验局牵头成立仪器化检验国家标准起草小组,制定了《仪器化检验棉花质量标准(草案)》,并在2004棉花年度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试点期间进行验证。针对验证中暴露出的问题和有关情况,我们研究制定了《棉花质量仪器化公证检验技术规范(试行)》,在2005棉花年度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推行中试行,扩大了验证范围和覆盖面。这样,目前棉花流通中,同时实施《棉花细绒棉》和《棉花质量仪器化公证检验技术规范(试行)》两套棉花质量标准及技术规范,分别适用于小包型和大包型棉花。与此相对应,对加工成包皮棉质量的检验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目测手扯感官检验为主,辅之以常规仪器,并按批检验、出具结果的方法,其检验依据是GB1103-1999标准,另一种是使用大容量快速棉纤维测试仪(以下简称“HVI”)并逐包检验、出具结果的方法,其检验依据是仪器化检验技术规范。但两套标准及技术规范确定的质量评价体系之间不统一,存在一些不相衔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HVI检验的棉花色特征级与感官检验的棉花品级不一致,HVI检验的上半部平均长度与手扯长度不一致等,由此给棉花市场交易、贸易结价带来一定困难。为此,有关部门要求尽快对GB1103-1999棉花标准进行修订。要求修订的标准既适用于感官检验,又适用于仪器化检验;既要符合中国国情现实可行,又能体现仪器化检验作为棉花标准改革的方向。修订后的棉花标准是适用于棉花流通的唯一标准,适用于棉花流通各个不同环节,适用于符合规定的不同包型。本标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修订的。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