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世界茧丝和国内茧丝绸产业现状

世界茧丝和国内茧丝绸产业现状

茧丝绸产业从传统到现代,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探究这种变化,顺应这种变化,对于这个产业在吴江地区得到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下面由世界服装鞋帽网小编带大家去看看先。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茧丝绸产业科学技术的明显进步给这个产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其主要表现是缫丝、织造、印染的装备水平快速提升,机电一体化用电脑管理生产是其主要标志。涂料染色印花、冷扎堆染色、液雾喷色染色、环保拔染印花、经轴染色、数码织造、数码喷印和多元纤维小浴比环保染色等新型环保节能减排技术得到开发和应用。


  茧丝绸产业从传统到现代,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探究这种变化,顺应这种变化,对于这个产业在吴江地区得到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国际国内产业发展现状


  1、世界茧丝绸产业现状


  (1)世界丝绸生产中心正在逐步转移。近年来,丝绸业地区分布结构正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目前,世界上近40个国家和地区有蚕丝业生产,过去丝绸主要生产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已相继退出,世界丝绸业生产中心正在向以中国为首的亚洲等地区转移,特别是印度、泰国、越南、巴西、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茧丝绸业发展迅速。2002年世界蚕茧和生丝总产量分别为83.71万吨和9.57万吨,其中中国和印度分别约占世界茧丝总产量的77%和15%左右。


  (2)世界丝绸消费市场格局正在变化。欧美是高档丝绸的主要消费市场且市场需求基本稳定,南美、中东和南非以及原东欧国家正在成为新兴的丝绸消费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


  (3)世界丝绸产业向着高品质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蚕丝纤维制品重新回到其原有的高档范畴,舒适、保健的“绿色”丝绸产品占据主导地位,药用、食用等产品成为衣着外丝绸业的又一支柱产品。


  (4)世界丝绸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转化。随着现代技术和工艺应用于茧丝绸领域,丝绸业正在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向生产技术密集化、产品高技术含量化转化,缫丝自动化、丝织无梭化、印染无害化等成为丝绸业发展的主流。


  2、国内茧丝绸产业现状


  (1)我国茧丝绸业在生产能力和总量上均居世界第一。2002年,全国丝绸工业总产值990.98亿元,全国桑园面积1131.42万亩,养蚕户数990余万户,养蚕生产量为51.59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9%;桑蚕丝7.36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7%。目前,我国生丝和坯绸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的80%和45%以上,真丝印染绸、丝绸服装和丝针织产品的产量也位居世界前列。


  (2)丝绸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主导优势。据海关统计,2002年我国出口丝绸总额近40亿美元。我国已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丝绸贸易往来。2005年,生丝和真丝绸缎的出口量分别占国际市场贸易总量的90%和70%。我国主导茧丝绸市场价格的能力逐步增强。


  (3)国内丝绸消费明显增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蚕丝被和丝绸家纺用品已成为市场畅销、支撑行业发展的新亮点。目前我国每年消耗蚕丝被、丝毯等床上用品在500万条以上,占蚕丝总产量的10%左右,加上其它丝绸产品的国内市场销量,年消耗蚕丝量占总产量的30%左右。


  (4)国内桑蚕基地分布已初步形成以“东桑西移”为特征的转移态势。“十五”期间,随着当地经济发展,中国东部传统桑蚕产区土地资源日益减少,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种桑养蚕明显下滑。蚕茧产量下降了9.1%,共减少了50多万担蚕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指引和政策的鼓励下,中西部地区蚕桑业发展却势头强劲。以广西为例,2005年蚕茧产量为243万担,取代了连续十年中国第一的江苏省成为“新科状元”,而2001年广西产量仅为52万担。与此同时,东部桑蚕产区也按经济发展的规律进行着地域分布的调整,例如,江苏省是“南桑北移”,浙江省是浙西南优势产区正在形成。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