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纺织器材行业两极分化明显 要取胜就需实行产品差异化

纺织器材行业两极分化明显 要取胜就需实行产品差异化

不少纺织器材行业的企业负责人认为,目前纺机器材行业正面临着大调整、大改组、大淘汰的局面,随着时间推移,行业两极分化的情况将更加明显,企业如果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应该在产品差异化方面多下功夫。纺织器材是纺织机械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纺织工业的生产离不开纺织机械,纺织器材又是纺织工业的组成部分,不论是简单再生产,还是扩大再生产,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纺织器材。

  为了应对挑战,近年来重庆金猫公司先后投入500多万元加大设备改造,采用了合金钢、轴承钢材料生产钢领,一改过去单一传统、落后的加工工艺,实现了钢领生产的流程再造。特别是自去年以来,公司推出了高精密轴承钢钢领,利用新型复合表面处理技术,实现了钢领与公司BS(蓝宝石)钢丝圈配套使用。这种新产品目前已经作为不少高端客户逐步替代进口产品的首选。由于一些关键技术指标的提升,钢领在高速运转下的一致性、平稳性、可靠性显著提高,从而大幅度减少了纱线断头、毛羽,由于这种钢领上机基本没有走熟期,因此可使纺纱效率大大提高。


  杨崇明告诉记者:“这些新型钢领今年上半年的销售实现了成倍增长,并拉动了整个钢领产品的提升。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公司钢领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幅度就达到了15%,其中新型钢领所占比例由去年的11% 增加到23% ,预计下半年还会呈现出较大增长的趋势。”


  海门金沙针布有限公司总经理姜耀武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说,由于下游棉纺企业还没有出现根本好转的迹象,因此期盼棉纺用针布订单明显回升似乎有些不切实际。公司目前主要把研发重点放在无纺用针布方面。他相信随着环保行业过滤布需求的增长,这种主要用来生产过滤布的针布需求应该会有明显增多。


  随着纺织工业和纺织机械工业的发展,纺织器材的使用范围随之扩大。行业内外生产纺织器材的企业有上千个,年产值近百亿元。纺织器材工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它的发展吸纳了城镇居民的劳动就业,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


  为适应纺织机械工业的发展,纺织器材不仅确保数量满足市场需求,而且品种也比较齐全,纺织机械工业配套基本可以立足国内。与此同时,创新项目不断出现,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种新产品问世。同时,创出了一条政、产、学、研、用创新联盟一体化的路子。


  可喜的是,近年来纺织器材的质量有明显提升,技术也在不断提高,而且出口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加,2012年出口的数量比2011年增长了38.3%。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成就,一是靠国家政策的指导,二是靠科研力量的增强和技术的创新,三是靠企业员工的时代精神和共同努力。


  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纺织器材工业仍然处于粗放型发展,以量取胜,靠数量去竞争,在一些小行业中,甚至出现产能过剩,出现竞相压价的恶性竞争。因此,从行业的整体来讲,处于亟待转型升级阶段。


  转型的内容很多,包括从数量型的增加向经济、技术、经济效益型的转变。从单纯靠体力劳动、靠资源消耗向靠创新驱动方向转变。从粗放型生产方式向集约化、精细化生产方式转变。依靠组织技术的创新,实现企业团队和资源的优化组合,实现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


  在实现转型中,还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包括不同行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人才结构的调整,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


  2012年,纺织机械辅属装置及零部件进口的数量比2011年增加了23.1%,进口用汇6.88亿美元。可以看出,进口所占中国市场的份额不小。同时也可以看出国产零部件的发展还有不小的上升空间。再从进口的价格分析,2012年,纺织机械的辅属装置及零部件出口的数量是进口数量的371%,出口创汇只占进口用汇的72.8%,而进口单价是出口单价的513%。其中钢丝针布出口数量是进口数量的235%,出口创汇只占进口用汇的70%,而进口平均单价则是出口单价的368%。针织用针出口量是进口量的554%,却只占进口用汇的23.2%,进口平均单价又是出口平均单价的201%。这可不是数字游戏,而要通过这些数字分析矛盾,找出问题,找出方向,针对问题和方向采取措施,不断改进提高。


  目前,有不少传统的纺织器材、纺织机械专用基础件有待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型材料工业的发展,纺织器材也好,纺织机械专用件也好,都有待改进提高。要做到像有的钢筘生产企业和钢丝圈生产企业那样,能从产品结构、每一个细小工序的制造工艺和检测控制技术方面进行研究,不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的技术,实现循序渐进,不断改进提高。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