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6年,高德康出任仅有8台家用缝纫机、11位农民的山泾村缝纫组组长,到如今成为国内羽绒行业领军者,30多年来,高德康带领波司登人创造出辉煌的业绩。在高德康眼里“企业小的时候,是自己的;企业大了就是社会的、国家的、人民的,企业家必须要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任”。从热心公益事业到2011年底个人出资5000万元设立德康博爱基金会,面向全国进行扶贫捐助,高德康的每一次善举都践行着一个纺织人对社会、对行业的那份热忱与责任。
相比一些经常见诸媒体的慈善家来说,高德康算是极为低调的。问及原因,他谦虚地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对社会的贡献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自己讲出来的,就是讲也要你做到以后别人来讲才真实。我觉得我们的品牌要出名,但人就不要了吧。”
谈及为何个人出资建立博爱基金,并且坚持每年进行捐款,高德康表示,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其影响颇深,家庭教育中先人后己的理念让高德康从小就潜移默化地养成了对他人关爱、对社会尽责的责任心。
“这些年波司登之所以能够不断的发展壮大主要是国家给予的政策和平台好,无论是企业还是我个人获得的荣誉都是对我们的鼓励与鞭策,对我们而言自然是要怀着感恩的心回馈社会。”看得出,高德康对于做慈善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因为这份回馈不是心血来潮的行为,而是随着企业发展壮大的,甚至会成为企业长远发展的一部分。那么如何更好地承担这份责任,让其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高德康给出的回答是“把企业做大做强”,只有企业发展好了,做慈善才有经济和社会基础。
当个好班长用智慧创造财富
毋庸置疑,如今的波司登早已成为国内羽绒行业的领头羊,近年来,其颇为人津津乐道地自然是2012年的“出海”开店,伦敦奥运会正式开幕前一天,波司登在伦敦南莫尔顿街上的店铺正式开门营业。在整个奥运会前后,伦敦西区共开出50家新商铺和娱乐机构,而波司登是唯一一家中国品牌。这让波司登一时间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代表性企业。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今年的两会上高德康一直强调,中国的服装业要走出去,才能走出困境,而这首先就是要获得国际上的认可,这样产业的提升才会更快。“如果你不去国际上走一下、尝试一下、体验一下,你是成长不快的;一定要感受一下才知道国外是怎么回事,只要走出去了就能一步步上来。关键是要不断反思和总结,要不断地符合当地的消费,这样才能不断上升。”
“在产业转型期间,我们深感技术改造与升级带来的压力与责任,我希望能把国外的设计、销售等理念引入中国。同时,在原创的基础上进行升级,让我们的自主品牌真正走出去。”高德康自信满满地表示,中国品牌的发展让他看到未来,而这份信心源自他与波司登人不竭的动力、激情与创新。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可高德康这个车头似乎当得很“轻松”,“我需要做的是当一个好班长,领带好团队,带领企业不断向前,企业要长远发展靠的还是人才培养。”高德康介绍说,近年来,波司登坚持一方面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构建学习型团队集体,营造引才、育才、聚才、用才的良好氛围,在自己的员工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坚持把专业的人才用到专业的岗位上去,关心职工个人发展,提高工资福利待遇。
归零的心态与求变的思维成为波司登不断前行的动力,这也是高德康在纺织行业面临转型提升、服装品牌快速发展时保持的进取心态。“我始终觉得一个企业的成功不在起点,而是在转折点。让波司登成为全世界消费者认可的品牌,才符合波司登‘世界名牌’的称谓。”在消费者心中把一个品牌和一类产品划上等号并不容易,但是波司登做到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高德康要把这种理念继续带入国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