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02年优衣库在上海市淮海路开出国内首家店,10余年间,快时尚品牌在国内强势扩张,自2012年以来,快时尚品牌在中国的扩张有加速迹象。
世邦魏理仕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随着一线城市零售物业租金不断攀升,二、三线城市需求崛起,主流国际级快时尚品牌正从过去以一、二线城市为主逐步转向以二、三线城市为主的“下沉式”发展。
专家认为,虽然二、三线城市消费力正在增强,且总人口基数较大,但这些城市地域广阔,不同区域之间差距还是很大的,如果快时尚盲目追求门店数量的增长,很有可能重蹈国内运动品牌的覆辙。
六大快时尚品牌开店忙
尽管当前国内零售业扩张放缓,尤其是奢侈品、受电商冲击的百货店以及众多国内服饰品牌遭遇困境,甚至有关门的现象,但国际快时尚品牌却选择“逆市”扩张。
世邦魏理仕研究部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六大国际快时尚品牌:优衣库、GAP、ZARA、H&M、C&A和MUJI在中国门店总数已达651家,其中,2012年后新开的店铺数量为275家,占到总数的42.2%,平均两天半就有一家快时尚品牌新开店。
世邦魏理仕中国区执行董事陈仲伟告诉记者,快时尚迎合了中国年轻一代消费者的购买诉求,这些品牌一般一年推出多季新品,消费者无需支付昂贵的售价,就可以紧跟国外的时尚潮流。在旺盛的需求支撑下,快时尚品牌得以在零售业整体放缓的大背景下逆市增长。
同时,一线城市租金高企、可供选择的物业趋少,给租赁面积需求较大的快时尚品牌带来了更大的租金压力,迫使他们朝二、三线城市扩展。
陈仲伟告诉记者,以北京、上海为主的一线城市历来是快时尚品牌进入中国的第一站,但随着核心商圈品牌门店的增多,加之出现日趋紧张的可出租面积、租金日益上涨等情况,以及居住人口外扩、城市副中心和社区型商业的崛起,使得越来越多的快时尚品牌向二、三线城市拓展。呈现出“周边化”的发展趋势,大多快时尚品牌仅在核心商圈保留或打造旗舰级店铺。
根据上述报告,2012年初至2013年6月,四大国际快时尚品牌新增门店共计207家,其中一线城市新增55家,约占总数的26.6%;二线城市新增82家,比重高达39.6%,三线城市新增70家,占比约为33.8%。
加速开店或存隐忧
某房地产公司商业地产事业部经理告诉记者,由于二、三线城市面临大量新增商场供应,这些新建购物中心往往开出极具吸引力的租赁条件,以求引入国际快时尚品牌,部分商场更是开出零租金、按照销售额提点的优惠方式,这都为快时尚品牌将战略重点转向二、三线城市提供了条件。
广东省流通业商会执行会长黄文杰告诉记者,快时尚品牌与大众服饰品牌有着本质区别,如运动品牌是根据季度来开发新品,快时尚往往是细化到每月甚至每周来推新品。如此快的开发节奏,也意味着快时尚对规模扩张有较高要求,这些品牌在国内一线城市布局已经饱和,而市场竞争激烈,出于规模扩张的需要,他们也不得不拓展二、三线城市市场。
“与大部分品牌在国内市场的表现相比,快时尚品牌的渗透率依然较低,现阶段的拓展程度仍然比较健康”。陈仲伟告诉记者,但由于二、三线城市的新兴商圈发展时间短,以及基础设施配套滞后等原因,在短期内并不足以为众多快时尚品牌提供足够大,且具备购买力的消费人群,或引致店铺经营不善。
黄文杰也认为,虽然二、三线城市消费力正在增强,且总人口基数较大,但这些城市地域广阔,不同区域之间差距还是很大。快时尚品牌在二、三线城市布局不能照搬在一线城市的做法,注意选点以及合理控制店铺规模是关键,如果布局的门店与当地消费力不匹配,亏损甚至关店难以避免。“品牌商终究要面对店租、人力成本、材料成本带来的问题,如果快时尚品牌盲目追求门店数量的增长,很有可能重蹈运动品牌的覆辙,提升单店的盈利能力才是根本的解决措施”。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