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凭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三级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得2012年度纺织之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从2006年确定这项教改,到2012年获奖,6年间学校通过教学评估、建立创新实验基地、与悦达集团合作共建“悦达学院”等内容,逐步完善这套人才培养模式,摸索出纺织高职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荣华详解了这套三级平台模式是如何为师生、校企建立多维合作空间的。据介绍,三级平台建设即通过深度校企合作和校企联盟方式,建立校内“生产性的实训工场”、“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和“校企共建式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实施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造就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工学结合的三级平台如何建立?
校内生产性实训工厂
学院利用国家及省财政资助的资金,并自筹资金3000万元,在合作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建成国家级和省级重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实训工厂)50个,各类专业实验实训室100多个。校内生产性的纺织、服装实训工厂可以进行纺纱、织布和服装设计与制作,从设计、生产、管理等形成了若干岗位或岗位群。
在校内实训工厂的建设中,根据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做到“三引”:一是设备与技术从合作企业引进;二是引入合作企业的先进管理与运行机制。实训工厂负责人、车间主任直接从企业引进,实习指导教师或聘请、或由企业直接委派优秀的技术人员担任。三是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之与学校文化交融。车间即教室,学生即员工,学生在校内实训工厂期间,考核与评价的主体是学校,学生技能掌握及综合运用的程度是质量评价的核心。
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
为提高学生在校外实习的质量,学院从100多家合作企业中,重点选择35家区域内龙头骨干企业开展长期稳定、密切的合作。
一是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二是加强学生实习的领导与考核工作。在每个实训基地建立由学院和企业部门负责人、车间主任和实习教师、工人技师组成的三级管理小组,对实习进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校企联合育人。
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盐城纺院与江苏悦达纺织集团等企业合作建设“江苏省生态纺织工程研发中心”和“江苏省染化料工程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遵循“投入多元,资源共享”的原则。中心内还有若干个以专业教师或项目命名的工作室。专业教师通过自己的工作室或设计室,加强了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时能以企业真实的生产工艺为主线,以实例、案例为核心进行案例式教学;另一方面,能够带领高年级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研究解决企业生产实际课题,让学生参与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工作,使学生掌握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和手段,掌握技术和产品研发的思路和途径。
锤炼双师型队伍 促区域经济发展
张荣华表示,这样的实践平台真正实现了校企合作互惠多赢的效果,有效实现校内外多种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及服务社会功能拓展与提升。首先,它有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巩固、技术技能水平的提高和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其次,学校不仅能借助企业先进的生产设施与设备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能享用到现代企业特殊的生产性、管理性、经营性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最后,企业在合作中也有所得,在对廉价的人力资源有效占有的同时又能获得一定的智力支撑和技术支持。
全新的教学模式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2010年学院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对于持续性的教改而言,三级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推动了学院“双师结构”团队的建设,切实锤炼了"双师型"教师队伍。
更为重要的是,学院依托拥有的国家级纺织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等,开展挡车工、设备维修工等10多个工种的中高级技能考试与鉴定;以“订单培养”为切入点,为企业输送各类人才,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员工的素质;依托工程研发中心对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为企业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市级科技成果奖项,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促进了行业技术革新和区域经济发展。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