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随着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和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实施,双峰县的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呈现出了部分加工制造业由沿海向该县梯度转移的良好趋势。通过调查了解及深入探究,作为内陆的双峰,拥有抢占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历史发展机遇的有利条件,主要体现有如下五大优势。
政策调整机遇。2007年7月,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44号公告,将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列为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对中西部地区开展加工贸易限制类产品生产企业不予限制,首次在加工贸易领域实施地域差别政策。44号公告的实施,加上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给东部地区从事纺织、制鞋、塑料制品等行业的加工贸易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据了解广东东莞市有1000家制鞋企业已经或正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湖南已成为继江西、广西之后的第三大沿海加工贸易产业转移选择地。
传统优势产业基础。双峰虽然外向型经济总量不大,但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涌现出一批特色产业,如针纺织、制鞋、烟花鞭炮、农机等。近年来,该县针纺织产业发展迅速,全县目前已有80多家针织企业,织机近1万台,从业人员多达8000余人;先后引进制鞋企业近20家,制鞋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从业人员达4000人,成功引进了兴昂国际、恒源等知名制鞋企业,其中兴昂国际鞋业有限公司于去年成功落户双峰后第一期已达2000人的规模,第二期今年6月开工达到1500人的规模,第三期工程已签订意向协议,届时项目总占地达200余亩,如全部投产可年产出口皮鞋500万双,实现年产值1.5亿美元,产值与利税可与双峰海螺媲美;该县还大力发展烟花鞭炮这一特色产业,共引进天龙、琥珀、梅峰、天字、光辉、神龙、鸿达等烟花鞭炮企业14家,烟花鞭炮企业完成产值5000多万元,从业人员近2000人,创利税4543元/人;全县各类农机生产、经营企业有近500家,其中农机机电生产企业183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农机机电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产业链逐步形成,为承接沿海相关行业的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条件。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双峰现有人口93万,农村劳动力51.28万人,剩余劳动力22.4万人。现有劳动力中,70%以上都受过初中以上的教育,这部分人员在素质技能上已实现了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身份转变,由于乡土情结、子女上学、老人赡养等因素,都愿意回乡就业。全县各类职业学校每年可向社会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000多名,这都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提供了充裕的人力资源保障。
工业园区承接平台。双峰县经济工业园区及各乡镇工业小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备,在优惠政策、产业布局、功能定位、开发进度等方面已进行科学统筹规划,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搭建了良好的对接平台。
良好的发展氛围。省委、省政府已将承接沿海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推进工业化、实施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省财政设立了扶持加工贸易专项资金,并逐步扩大资金规模。双峰县将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列为促进地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招商引资的重要突破口,相继出台了发展农机机电、针织产业、烟花鞭炮、制鞋业和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工业园区的各项配套政策;广大进出口企业逐渐认识到开展加工贸易免除进口关税、降低出口退税差额损失的政策效益和通过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积极功效,社会各界对通过承接沿海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促进经济发展历史机遇的共识已经形成。
来源:中国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