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欧洲委员会根据3份关于皮革和纺织产品标签以及纺织制成品中致敏物质的评估研究结果,近日向欧洲议会和成员国理事会提交了报告。这份欧委会报告指出,大部分纺织品的标签都很充分,而皮革产品可能需要引入一些新标签。
目前,欧盟并没有关于皮革产品标签的法例框架,只有第94/11/EC号指令(《鞋履指令》)上记载有关于鞋履(包括鞋履组成部分)成份标签的具体标准。近期,一项关于皮革标签的研究指出,皮革标签的重点在于以消费者为对象的产品标签,实行真皮标签规定能让消费者受惠。而当前皮革产品在大多数欧盟国家都缺乏法规保障,在欧盟销售的皮革产品中,约有15%~20%并非由真皮制造。
纺织品标签方面,根据第1007/2011号规例(《纺织品规例》)第24条,欧委会须向欧洲议会及欧盟理事会提交报告,内容是关于应否在欧盟引入新标签规定,让消费者能在纺织品特性方面获得准确和可供比较的资讯。欧委会由此展开的纺织品标签研究涵盖了多种纺织品,包括手套、睡袋、男式套装等都有涉及。研究认为,纺织品现有标签制度达标、明确,并且为消费者所熟悉,将来若新增任何以消费者为主导的标签规定,应该带来增值效益,使原有制度更加完善。
关于致敏物质,纺织品规例第25条要求欧委会评估在纺织品中使用的有害物质。欧委会须进行研究,评估过敏反应与应用于纺织品的化学物质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致敏物质研究指出,过敏反应与应用及残留于纺织制成品的化学物质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目前未能得出结论。在实际释出情况、浓度或上限等方面,仍有不明确之处。欧委会报告并指出,必须进行风险评估,以判断纺织制成品上的致敏化学物质是否构成不可接受的风险,须根据REACH法规的限制或授权程序来采取行动。有关的化学物质包括分散性染料、柔顺剂、阻燃剂、防腐剂和抗微生物剂、甲醛、纺织品香精、防静电剂和防滑剂等。至于致敏物质标签,报告表示,目前已有针对化学物质含量产品的较完善的自愿认证及标签制度。
相关链接
“中国毛皮产业发展示范市”、“中国裘皮产业基地”、“中国毛皮产业名城”……随着一个个荣誉称号相继落户文登,作为文登特色农业的皮草产业优势愈加明显。
近几年来,文登市加大皮草产业扶持力度,开办皮草博览会,打响产业知名度。同时,积极引入龙头产业,提升产品深加工水平。2013年,文登市将“以打造百亿产业为目标,加快突破皮草产业”的战略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皮草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中之重。
今年5月份,文登成立了由83家企业和规模以上养殖单位发起的“文登市兴文皮草专业合作社”,已发展会员469个。文登市畜牧兽医局局长王树强介绍说,未来将依托合作社,逐步把全市所有的养殖场户全部纳入合作社,开发建设规范、固定的毛皮交易市场,统一对外,带动文登毛皮产业集约化发展。
文登市还依托“中国胶东农资农产品物流中心”,设立了专门的皮张交易市场,今年投入使用。三届国际皮草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为皮草产业发展鼓足动力,为养殖户、加工企业、消费者、购货商搭建了全方位对接交易平台,充分展示了文登特种毛皮动物养殖庞大的规模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进一步提升了文登皮草产业的品牌形象。
“强产业先强产业链”,文登人明白,当前,农业竞争已从产品竞争转向产业链竞争,仅靠单纯的种养,形不成真正的产业,必须拉长完善产业链,从“原料产地”向“产业高地”迈进,并朝着“全产业链”方向发展,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文登环山工业园的威海(香港)天智皮毛制品有限公司硝染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各自的生产工序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一侧的制衣车间内,技术工人们将硝染后的貂皮根据不同部位裁成细条,然后根据设计师的图纸拼接缝制成衣。
“如果商贩将貂皮收购进行硝染加工,一张貂皮能有30多元的差价。本地养殖户硝染一张皮只需10元,销售后价格上比以往至少能增加20多元,仅此一项,年可为养殖户增加收入6000多万元。”该企业负责人表示。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