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让鞋传承文化——“鞋文化博物馆”

让鞋传承文化——“鞋文化博物馆”

晋江被誉为“鞋都”,是一座与鞋子结下不解之缘的城市。在这里,鞋子的文化得到了最好的阐释,不同鞋子代表了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文化,它包含的文化底蕴和故事内容非常丰富。“鞋文化博物馆”能成为现实吗?期待着让鞋传承我们的文化。

  晋江被誉为“都”,是一座与鞋子结下不解之缘的城市。而在晋江,又有着这样一位从事鞋行业的老板,他收藏了各个年代、各种造型的鞋子,并大力地推广和传播鞋文化,成为“鞋都”一道特别的风景。


 



 


  曾成思收藏的“三寸金莲”鞋


  鞋企老板收藏近千双各类鞋子


  来到晋江池店镇某鞋企,走进曾国思的工作室,便可以看到墙上挂着的“与鞋共舞”4个大字。曾国思从事制鞋行业,本职工作就是每天和鞋打交道,而他自己的兴趣又是收集各个时代的鞋子。


  在曾国思的办公桌对面,一整排橱柜映入眼帘。为防止有些年代的鞋子被氧化、受潮,损坏得快,三寸金莲、满族花盆底鞋、高帮官靴、民国皮鞋、清代的鞋饰品等被珍藏在玻璃柜里,只能远观。而一些陶制鞋形笔筒、鞋形水烟壶等则被放置在木柜上,供人观赏。


  这些只是曾国思藏品中的一小部分。曾国思说,仅鞋子就有近千双,但工作室里的橱柜实在装不下,只好把具有代表性的鞋藏品摆放出来。


  曾国思早前也曾收藏过邮票、瓷器、书画等藏品,但他发现最大的兴趣还是“老本行”。“收藏鞋子不但具有现实意义,还弥补了晋江鞋行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一个不足——鞋文化的缺失。”2006年,曾国思无意中看到一双千层底鞋,便把它买下来。从此,他经常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古玩市场,收藏各类工艺鞋,与工艺鞋结下不解之缘。不仅如此,只要是跟鞋子有关的东西,曾国思都会想方设法买到。


  致力传播鞋文化


  曾国思为了收藏各类鞋子,还发生了不少有趣的故事。在去年的一场艺术品拍卖会上,曾国思拍下了一枚“花钱”——正面刻着“夫妇齐眉”,背面是“同鞋到老”。曾国思介绍,“花钱”也是钱币,属于非流通币,其用途大致可以分为宫钱类、吉语类、宗教类等。而这枚“花钱”应该属于较普遍的“吉语钱”类。“同鞋”是一种婚姻礼仪,起源于东晋,那时,凡娶妇之家的聘礼中都备有丝麻鞋一双,合而置于新床床头上,取“和谐”之意。拍卖会前,曾国思看到图册上有这枚“花钱”,立刻被“鞋”字吸引住了,于是交了一笔保证金去参加拍卖会,终于如愿以偿得到这枚“花钱”。


  “这是民国时期鞋厂的营业执照。”“这里还有泉州一家胶鞋厂的信纸,下面附的电话号码还是五位数的。”曾国思对鞋的热爱可见一斑。只要有朋友来参观他的藏品,曾国思就兴奋地将他的宝贝一一进行介绍,哪怕是一张纸,他都觉得十分珍贵。几乎每天曾国思都要把他的这些宝贝拿出来看看。


  不同鞋子代表了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文化,它包含的文化底蕴和故事内容非常丰富。因此,曾国思认为把这些藏品摆放在自己工作室里还远远不够,他计划建立福建首家鞋文化博物馆,将他的所有藏品通通展出,以此推广鞋文化。而在今年的鞋博会上,他贡献出大量自己收藏的鞋子,开辟了专门的“鞋履文化馆”,反响良好。“鞋子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应该让更多人了解!”曾国思说。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