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太阳鼓苗侗服饰博物馆:原生态民族文化窗口

太阳鼓苗侗服饰博物馆:原生态民族文化窗口

贵州省黔东南州被称为“苗侗文化的大本营”,是世界上苗族、侗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刺绣是苗侗民族历史文化中特有重要表现形式,那写在衣服上的图腾和文字,以其精美绝伦的刺绣技艺已名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座以“太阳鼓”这个被苗族视为神灵的化身命名的博物馆——苗侗服饰民间博物馆,已成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聚集区最有影响力的原生态民族文化窗口。博物馆的创建人杨建红馆长,是从“国营”博物馆走近苗侗文化,再以对民族文化的热诚收集苗侗服饰,并苦心建立和经营着太阳鼓苗侗服饰博物馆的民族文化守望者。用近30年的时间,来表达一位关爱民族手工艺技艺的“博物馆人”的执着。


  杨建红从1985年开始收集以苗侗为主的民族服饰。当时她在当地的“国营”博物馆做接待工作,来博物馆参观的国际参观者虽然分别来自美国、瑞典和日本等多个不同国家,但他们都对馆藏的少数民族服饰有特别的兴趣,而以苗侗为主的少数民族服饰展品中,刺绣是其中最基本也是最亮丽的元素。日本大阪艺术学院教授岛丸贞惠在看了博物馆里少数民族服饰后对杨建红说:“你们是守着一座民间工艺的金矿,一定要好好保护啊”。原本就对苗侗民族服饰兴趣浓厚的杨建红听了岛丸教授的话,更坚定了把这份兴趣做成事业的信心,便与岛丸教授进行了深入的切磋,岛丸教授告诉她,保护传统文化最重要途径先是要保护手工艺人,并让杨建红去不同苗绣的村寨采风调研,一定要深入了解苗绣的制作过程。杨建红依照岛丸教授的建议,到村寨寻访绣衣、结识绣娘、研习绣艺,从此走上了一条收藏、研究、守护、展示苗侗服饰的“文化苦旅”。


  在收藏的过程中,杨建红逐渐认识到苗侗服饰更深厚的文化价值。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他们是通过服饰来记录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的。为此,有专家将苗族服饰称为“穿在身上的历史”。而且不同地区的苗族在整体的民族着装风格下,其服装样式、常用图案也不尽相同,传递出很多信息,包括居住的环境、崇拜的神灵、文化的融合和影响等。


  经过几年的积累和专研,杨建红于2000年下海创办了以她名字命名的苗绣工作室,从事民族服饰的收藏、保护、展示、培训、研发和销售。工作室吸引了一大批到黔东南的外国游客,特别的文化内涵、原生态的精神诉求、高超的刺绣技艺,一件件苗侗民族服饰的展卖品令参观者叹为观止。2008年,杨建红举全家之力,倾其所有,建立了黔东南首家民营专题博物馆——太阳鼓苗侗服饰博物馆,馆内收藏了120多套苗族、侗族服饰以及600多件单品。在多年对苗绣的探求中,杨建红认识到,因为苗族没有文字,从事刺绣的苗家妇女大多文化不高,不能系统地对苗绣来进行文字来描述。而她作为一个“博物馆人”,在对苗绣等民族服饰的收集、展示同时,更要承担对这种技术的理论研究,这无论是太阳鼓博物馆和苗绣都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她远赴北京,到中央民族大学“口头与非物质文化”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到现在每年都坚持写调研笔记、专业论文。而为了支撑博物馆的运营,杨建红又成立了一家以经营苗绣等当地手工艺品为主的公司——黔东南州太阳鼓苗侗刺绣有限责任公司。依托公司在黔东南的苗乡侗寨建业了16个稳定的手工业专业村,以市场化的理念和需求重点培训了近千名绣工和蜡染、剪纸艺人,并将这些艺人纳入公司的管理和培训中,使他们只单纯为了满足生活需要的手工技艺,能通过更专业的平台走向市场化。这对于识字不多,外出打工机会少、又不能照顾老人和孩子的苗侗妇女来说,能在家里凭自己的刺绣手艺换取报酬,是最合适的就业途经。珍重手工艺价值的民间的力量,也推动着政府相关决策的出台,今年8月贵州省出台的《关于实施妇女特色手工产业锦绣计划的意见》提出,要为妇女搭建展示才艺、就近就业、传承文化的优质载体。支持成立手工产业指导服务中心,加强技能培训,构建网络平台,促进妇女特色手工产业研发、生产、流通、营销一条龙发展。{page_break}



  而今,太阳鼓博物馆已成为热爱手工艺的中外游客到黔东南的重点参观内容,也是苗侗服饰文化在其原生地最全面、最专业的展示场所。杨建红现为全国妇女联合会手工编织协会理事、贵州省妇女联合会执委委员、“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贵州省妇女手工协会副会长。但是像所有的民间博物馆一样,太阳鼓也面临着运营的压力。有专业人士表示,民营博物馆的丰富程度是体现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在资金、运营、生存、发展这些问题的求解过程中,民办博物馆亟待寻求自己的中国式生存法则。政府也需要重视对民办博物馆的认识和诉求。


  杨建红认为,博物馆的灵魂就是文化传承的价值,是当地历史文化的展示。我国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的博物馆,缺少真正的专区,没有主题。而发展民营博物馆,就是推动专题博物馆建设。还要对青少年进行博物馆教育。注重在大学里培训博物馆专业人才。而今,美国、法国等国家的博物馆都收藏了苗绣精品,对此杨建红表示,文明是全人类的,只要能得到珍视,以多种形式对民族手工业进行保护,都是好事。国外的博物馆运营也是靠社会的相关基金做支撑,而且个人向博物馆捐文物可免税,并能受到尊重。


  “现在是博物馆建设的好时期,但是博物馆内涵是有文化含量的展品,不是造起来的一个建筑物。文化是沉淀下来的,对文化发掘、保护、传承才能丰富博物馆,也就是丰富一个地区、一个文化类别的文化容量。而做文化是长效的工程,需要熬。现在我们是走在熬的路上,压力大,责任大,希望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杨建红说。


  博物馆专家表示,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私立博物馆的社会公益性更为鲜明和突出,博物馆的目标也更注重于回馈社会,为民族保存更多的文化遗产,让公众更便捷地接触这些传承悠久的文化精华。不过,鉴于民办博物馆在中国还是个新事物,尚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如何在准入制度不完善、扶持政策不健全、管理运行不规范等诸多问题中,寻求健康发展之路,它的兴盛需要国家、个体、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