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服装行业不借力 无品牌怎么“发声”?

服装行业不借力 无品牌怎么“发声”?

中国服装要改变这样的命运,就必须要靠自主品牌的培育及建设。有了品牌,本土服装才有在市场的话语权,才能让中国服装在国际“发声”。就目前来看你,要想实现本土服装的价值创造的话,就必须提升服装产品的附加值了。

  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中国服装行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行业能否实现转型升级的“跨越”,不仅关系着“中国制造”能否实现向“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更决定着未来中国服装行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和竞争力。但中国服装到底该怎么“转”?


  “中国服装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提升价值,这个‘价值’就是中国服装产品的附加值。”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冯德虎告诉记者,附加值的提升,就要通过服装产品的价值创造来实现。而要实现服装的价值创造,首先得有品牌。


  “中国既是世界服装生产大国,也是世界服装出口第一大国,其出口服装量占全球服装贸易总额的1/5左右。”但在中捷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蔡开坚看来,这并不代表中国就是服装强国,“虽然地球人早已穿上了‘MADE IN CHINA’的服装,但遗憾的是,在中国生产的服装品牌很多都不是中国的,中国服装业仍然没有摆脱‘为他人做嫁衣’的打工命运。”


  正是意识到自主品牌对本土服装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中国服装协会在2004年设立“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以下简称大奖)”,旨在为本土自主品牌提供一个展示和“发声”的舞台,努力扩大本土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大奖设立初期,主办方对奖项的评定标准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什么是品牌?品有三个口,所以,大家都说好才叫品牌。”冯德虎告诉记者,正是基于这样的初衷,大奖在设立之处就邀请国际知名审计咨询公司普华永道作为第三方机构对大奖的评选进行全程监控。“与此同时,大奖所有的提名奖项都会在公共平台由行业人士及消费者公开投票评选,这些都是为了保证大奖的公开、公平、公正。”


  正是对中国服装品牌“未来”的这份“小心翼翼”,让大奖在历经9年之后,被业界誉为中国服装行业的“奥斯卡”,大奖也见证了一批又一批中国自主服装品牌的成长和发展,派克兰帝就是其中的一家。


  “派克兰帝是第二届大奖的获奖品牌,也是第一家获奖的童装品牌。大奖的颁发,让派克兰帝在业界和市场树立了更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大奖对中国原创品牌的支持,也让派克兰帝成为其受益者和支持者。”


  冯德虎告诉记者,获得大奖对品牌最大的帮助就在于对商业渠道的拓展上。“现在本土品牌想入驻一线商场难度很大,要在商场拿到好的位置更是难上加难。但如果品牌曾经在大奖上提名或者获奖,在入驻商场时,就会拥有更多的谈判资本。”


  在谈到大奖如今的成就和影响力时,冯德虎觉得他必须要感谢一个人,那就是中捷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蔡开坚。“正是蔡总当初的支持,让大奖走过了前5年。那5年,也直接关乎着大奖未来的发展走向甚至‘生死存亡’。”


  对此,作为缝制设备的中捷,当初为什么选择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去支持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


  品牌也要力争“上游”


  提起中捷当初的选择,蔡开坚说道:“当初赞助大奖,主要是希望搭建缝纫机行业同服装行业交流的平台。因为很多时候,服装企业对缝纫机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加强同服装企业的交流,可以更好地鞭策中捷进行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现在看来,中捷确实做到了这几点。


  “以前,我们去参观本土服装企业的加工车间,他们使用的很多缝纫设备都是来自日本、德国的进口机器,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用中捷的设备,用本土品牌的缝制设备产品。”蔡开坚说道。


  在同大奖合作的几年里,中捷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据了解,目前中捷已建成浙江、上海、江苏三大生产基地,形成了集缝纫机铸造、机壳加工、涂装、装配四大工艺全部自动化的生产企业,并连续多年实现营业总收入行业第一的佳绩。


  “其实,服装和缝纫机行业之间,本身就有很深的关联性。同时,两个行业之间都肩负着创造民族品牌的任务。”在蔡开坚看来,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身,不仅需要建设本土服装品牌,也要建设本土缝纫机品牌。


  冯德虎也认为,缝制设备对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除了品牌贡献率,科技贡献率也关乎着中国服装行业能否顺利转型。”


  “我是学棉纺出身的,当年我上学的时候,棉纺行业的万锭用工为300多人,而现在,有的企业万锭用工已不足20人。”在冯德虎看来,要实现服装行业的转型突围,就要用先进的服装技术设备作“武装”。


  对此,中国服装行业很早就成立相关研究中心,来推动产业技术的提升及服装产品设备的推广。但这在冯德虎看来还远远不够。“要实现服装行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仅靠服装行业一己之力很难完成。”这便有了中国服装和中捷的携手。


  而对于双方的再次携手,能否在产业链上擦出新的“火花”?


  再携手能否擦出新“火花”?


  11月15日,中捷独家冠名赞助第10~15届“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在北京启动。发布会现场,中捷公司与中国服装协会正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旨在通过更深入的合作,来实现服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源的多方联动与无缝对接。


  对于双方的这次合作,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理事长何烨十分看好,她告诉记者,双方上一次的合作,开创了中国服装上下游产业之间合作的先河,再度携手,也定会将两个行业的互动与合作推向新的高度。


  的确,服装行业与缝纫机行业的首次跨界合作,不仅推动了中国服装“自主品牌”的跨越发展。同时,这个平台的搭建也让更多的人开始认识中国服装设备制造企业,许多本土服装企业也正是通过这一平台认识中捷。因此,对于双方的再次合作,蔡开坚也有了更多的期待:“中捷再次赞助大奖,又将是一个新的起点。与首次牵手不同的是,中捷的兴趣已从赞助大奖升级到‘全面战略合作’。”


  蔡开坚表示,当前,服装行业和缝制设备行业都面临转型的关卡。与此同时,两个行业都肩负打造中国服装产业链自主品牌的责任,彼此心中都有一个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强国梦。因此,双方的再度合作,将有力促进中国服装行业及其产业链各环节“自主品牌”之间的融合共生、协同发展。


  对此,冯德虎也期待,双方在服装产业链上的“跨界”合作和彼此借力,能尽快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完美跨越。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