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向苹果学习,提高客户忠诚度

向苹果学习,提高客户忠诚度

你是否经历过手机明明开着,别人打你电话却打不通?你是否看到自己小孩一个非常萌的表情,急忙掏出手机拍照,手机却告诉你内存不够呢?你的手机是否不管你打不打电话,只要一上网,就发热,电池就只能用两、三个小时呢?你的手机是否有过莫明奇妙开不了机,不得不去维修点修?维修人员告知说是软件冲突……这就是我使用安卓手机两年多以来种种糟糕的用户体验中最令我难以释怀的几个。

  作为曾经的几十亿安卓用户中的一员,我已经厌倦了媒体上对苹果手机质量的抱怨,而对安卓手机种种令人难以忍受的毛病置若罔闻,而且一旦有个人说几句安卓的坏话,总有不少人会不顾事实、也不顾逻辑地反驳,我倒不认为这些人真的傻到认为安卓手机完美无瑕,但他们的声音确实起到了混淆视听的效果,而这也是让我下决定心写苹果系列文章的两个原因之一。


  那么,为什么苹果用户的忠诚度如此之高呢?很多人将之归为品牌的光环效应,比如几年前,联想集团首席执行官杨元庆就告诉我这是一种热情消费,言下之意是,热情总是短暂的,热情过去了消费热潮也就退去了。也有人认为,苹果产品的购买者是一种类似购买奢侈品性质的炫耀消费,苹果的产品是比一般的竞品贵一些,但正如我在上一篇所指出的,苹果公司的毛利率不过40%左右,在消费电子行业是高,而如果放到所有行业中来看,只能算处在正常水平,而且苹果产品已经成为街机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认为它具备很高的炫耀价值——我不否定两个月前的土豪金5S有不低的展示价值或者说炫耀价值,但这种展示和炫耀也并不能说明这个使用者是土豪,而说明使用者可能是苹果的忠实粉丝的程度比较高,毕竟5S的价格还没有高到普通人不可企及的地步。


  理性价值


  理论上来说,每个产品的价值都可分为理性价值和感性价值。有的产品感性价值在总价值中占比比较高,比如奢侈品;有的产品理性价值占比比较高,比如日用消费品。而现在一般的概念是,苹果产品的感性价值在产品总价值中占比比其他的竞争产品更高,作为大众化的商品,这一点显得非常突兀,因此,苹果的竞争对手和唱空者都在期待苹果用户有一天幡然醒悟,发现这一点,然后倒戈投奔非苹果阵营。而我接下来的分析可能要让这些人失望了。


  苹果创造的生态是一个与竞争对手相比更加干净、安全、稳定、可信赖、高质量的生态,在苹果的生态中,你不会受到任何第三方软、硬件厂商的裹挟,所有装到手机上的应用都经过了苹果的审核,如果消费者觉得有问题,只要向苹果申诉就好了,不会出现投诉无门的情况。作为一位二十多年微软操作系统的用户和两年多安卓的用户,我认为这两个生态与苹果相比,用户体验实在是差。安卓糟糕的用户体验,我在文章一开始就说了。比如软件冲突这个经常在安卓和微软生态中遇到问题,在苹果生态中就极少出现了。系统崩溃的概率以我直观的体验看,苹果应当也比微软和安卓系统低得多——事实上,我自己还没有碰到苹果系统崩溃的情况,确实看到过别人体验到这种情况,但拿到苹果店很快也就解决了。


  不过,随着近几年苹果产品的热卖,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苹果的系统,我发现苹果的系统确实有乔布斯所说的优势:更易用、更安全、更可靠。导致我从其他生态向苹果倒戈更重要的原因是我认识到了前面所说的产品使用成本。IT产品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工具,它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生产力,而我发现微软、安卓等系统与苹果的系统相比,一定程度上降低一个人的生产力,或者这么说让非苹果的粉丝更容易接受些:即这些系统和硬件与苹果的相比,提高我们生产力的程度比苹果要低一些。虽然这种生产力提高的经济回报很难计量,且因人而易,但就我而言,我发现自己在购买手机的时候多付出两、三千块钱,从而减少或者避免我文章一开始使用安卓手机时遇到的问题是非常值得的。{page_break}


  怎样将理性价值最大化?


  如果我上述分析成立了话,苹果产品的流行就并不是稍纵即逝的热情消费,而很可能是一种长期趋势,目前消费者对苹果产品的理性价值或许如同前几年的我一样,还存在认知不足。


  对了,苹果所提供网络、电话和现场(苹果店)的免费售后服务也其理性价值的一部分,尤其是它的苹果店服务。有人可能会说,售后服务每个品牌都有,但是,我确实没有见到类似苹果所提供的服务,因为就我的经验看,它是以真正解决消费者遇到的问题为宗旨的,而其他IT产品的售后则经常踢皮球,不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苹果之所以能够提供这种服务与公司的设计和产品理念有关,它不求多,唯求精。我们都知道,苹果的产品设计遵守极简主义,外观非常漂亮,放在房间像个艺术品,实际上,我认为整个苹果公司都在遵守极简主义的理念。那些没有读过苹果年报的朋友可以猜猜苹果最新的年报多少页,事实是不到100页,这可是市值全球第一企业的年报啊!再来看看苹果的收入,主要由六类产品和服务提供,即iPhone,iPad,Mac电脑,iPod,iTunes、软件和服务,配件。其中iPhone占总收入的53%,iPad占19%,Mac电脑占13%,三者相加占总收入的85%。占其收入最高的iPhone,一共只有三款产品在卖,分别是今年9月份发布的5S、5C,以及卖了快三年的4S。产品少,这大概就是苹果售后人员能够迅速帮助用户解决大多数问题的原因吧。


  我很认同苹果关于品牌和市场份额的理念,库克曾说:“我想疯狂征服的是一部分,而从不为失去另一部分而担忧失眠。”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即使你再努力、做得再完美,也不可能获得所有人的认同,一些企业似乎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库克还说:“我们不会把产品销售出去看作是与消费者之间最后的关系。相反,售出产品只是第一步。”或许正是因为苹果这种理念才逐渐赢得了用户的高度信任。在苹果的资产负债表上有一个名为“递延收入”(Deferred revenue)的账户,实际上就是用户预付的产品订购款,最新的年报上这个账户上的总金额超过了100亿美元。我觉得这个账户反应了苹果产品对用户吸引力,也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用户对苹果的信任,毕竟有的时候,用户付了钱要等一两个月才能拿到产品。


  那些认为果粉是傻瓜的人或许真的该反思下,究竟是你自己傻——被所谓的产业分工导致低价、开放系统终将战胜封闭系统的各种理论所蒙蔽了——还是别人傻了。醒醒吧,那个以节俭闻名的华人首富,他只戴西铁城表,但却用苹果电脑和iPhone手机,为什么他不用所谓的更经济、“性价比更高”的非苹果IT产品呢?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