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1年至今,除了一日三餐及照看一下孙子,傅珍芳几乎都在做鞋。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她已经做了上千双鞋。附近7家敬老院的孤寡老人,都已经穿上了她免费做的棉鞋。
“我小时候没有鞋子穿,知道冬天挨冻的苦,只要我还干得动,就会不断地做鞋。”傅珍芳说。她有一个宏大的心愿:为衢州全市所有敬老院的老人每人做一双鞋。
粗略估计,还有上万双鞋的缺口。全部做完,起码要十几年。而且,做这些鞋,光成本就要十几万元。对于家境并不富裕的傅珍芳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困难。
“希望有人能送我一些做鞋用得上的边角料,一起做善事。”她说。
儿时没棉鞋穿每年都长冻疮
她说,见不得受冻的人
傅珍芳3岁那年,因为一次意外从高台上摔下。“那个时候家里没钱,兄弟姐妹多,父母有些重男轻女,我的腿伤压根就没有治疗。”从此落下残疾,如今走起路来还是一瘸一拐的。
傅珍芳没上过学,但能说一口还算标准的普通话,“都是从电视上学来的。”
在她的记忆里,童年时没棉鞋穿的经历让人痛彻心扉:“一到寒冬腊月,我的脚上都长满冻疮,根本迈不开脚。所以,我见不得没鞋穿的人,我知道受冻的苦。”
21岁那年,傅珍芳嫁人了,丈夫也是一个有肢体残疾的人。靠着夫妻俩的勤劳,一对子女健康长大,如今都已结婚生子,有了各自的家庭。
平时,傅珍芳在家照顾孙子。靠丈夫打零工,以及儿子每个月给的生活费维持日常生活,“偶尔和邻居打打麻将,生活还可以。”
2011年11月,有个杭州亲戚生小孩,傅珍芳去帮了一个月忙。有一天,在吴山广场逛街,她看到一家电视台在搞公益活动,帮一些孩子募集棉鞋。从上午10点到下午两点,她一直站在人群中看,连肚子饿了也不知道。
回常山后,傅珍芳麻将不打了,手巧的她用两个月时间做了60双毛线鞋和38双棉鞋。她拎着一大袋鞋,转了几趟车送到电视台,委托他们送给那些孩子。
她开始给有需要的老人做鞋
被问:非亲非故,干吗送我鞋
杭州的送鞋之行回来后,傅珍芳算了一笔账:来回一趟,光路费就花了两三百元。这么多钱,可以做十几双鞋子了。朴实的她觉得,这样不划算,还不如做鞋送给身边有需要的人。
从那以后,遇到本村的孤寡老人,她会说:“我给你一双棉鞋穿吧。”
遇到村里没人照顾的留守儿童,她也会把孩子叫到跟前量好尺码,然后告诉他们:“下次到我家里拿棉鞋穿。”
不过,她的这种善行,总会让人觉得怀疑。有老人问她:“非亲非故,你为啥要给我棉鞋穿?”
“没啥,你要不要勒?”傅珍芳回答。
“有人送给我穿为啥不要?要的。”老人说。
就这样,傅珍芳送出去很多的棉鞋。“我就是觉得这些老人、小孩缺少家人的照顾,蛮可怜的,就想帮一下他们。”傅珍芳告诉记者。
她一家家敬老院地跑
给每个老人都做了一双鞋
不知不觉,傅珍芳发现,自己身边有需要的老人和孩子都有了棉鞋穿。但是,她习惯了做棉鞋的手,似乎停不下来了。
每天早晨6点,傅珍芳起床洗漱、烧早饭,之后就坐到客厅一角的“棉鞋摊”开始工作:剪裁布料、海绵,踩缝纫机缝合,手工订鞋底……一直要忙到晚上11点半才睡觉。
“如果是农闲不用干活的话,我一天忙到晚,中间不停歇,可以做三双鞋。”傅珍芳说。
从2011年开始,到2013年12月,600多天时间,傅珍芳累计做出棉鞋1000多双。
除了送给村里的人,其他的鞋子都送给了常山当地敬老院的老人。每次,她都会骑着电动车,到敬老院给老人量尺码,然后回来做鞋。
她一家家敬老院地跑,一家做完做下一家,如今,她家附近7家敬老院内所有的老人都穿上了傅珍芳做的棉鞋。
如果工厂有不需要的边角料
请联系她
“我要给衢州所有敬老院的老人每人做一双鞋,常山县的做完做开化的,开化的做完做龙游的……”她说。
傅珍芳到民政部门打听过,粗略估计,衢州所有的敬老院,至少有上万名老人。那就是说,有上万双鞋子需要她做。每天做一双,起码也要30年才能完成。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一辈子也完不成这个任务?”记者问。
“那我也要做,做到做不动为止。”她笑笑说。
还有一个困难,是做鞋子需要成本。一双鞋买材料就要14~18元,已做完的1000多双鞋,已经花掉2万多元。如果要做完剩下的上万双鞋,还需要近20万元。
虽然家人对此并没说什么,但长此以往,这个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肯定不堪重负。
“如果哪家服装厂,有可以用来做棉鞋的边角料,可以送给我,这样能节省一大笔开支。鞋底是最费钱的,我平时都是零买,价格比较高,如果有商家愿意批发价给我供货,也能减轻不少压力。”傅珍芳说。
冬天即使再冷,听到这样暖人的新闻,我们都觉得春天快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感动有免费棉鞋的冬天。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