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开始贴息买存款,据一位资金掮客说,以往贴息比例约为3‰-4.5‰,一般3天,随着年底资金面趋近,目前贴息已高涨至4.5‰-6‰,时间也延长至10天左右,以防年末借不到钱。
最新消息,据市场人士透露,央行周二如期重启逆回购,在公开市场中开展29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市场人士指出,尽管资金价格仍惯性上行,但因央行持续注入增量资金,资金面正朝着改善的方向发展。加上财政放款的推进,资金利率不大可能达到年中极端水平。
央行3000亿资金投放未解渴
12月23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利率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仍继续上涨,其中,7天Shibor上涨118.9个基点,达到8.84%;隔夜利率上涨58.8个基点至4.52%,14天利率上涨124.3个基点至8.25%。
多位分析师对表示,虽然目前资金面仍然紧张,但不会出现6月流动性紧张的局面。预计年前的资金面都不会有太宽松的情况出现。
据报道,昨日,各品种Shibor利率延续前几日全线上扬态势,1周、2周品种分别上涨118.9和124.3个基点,双双突破8%的水平,而其他品种Shibor利率上涨幅度多为10个基点以内。
一位债券业内人士表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 期限更短、受众范围更小,上周投放SLO在本周内很快就会到期,对缓解当前资金紧张状态作用有限。“目前市场上对跨年资金的需求较高,反映在Shibor利率中就是7日和14日资金利率的快速上行。”
面对近期以来资金面紧绷的现状,央行于12月20日晚间通过其官方微博表示,已连续三天通过SLO累计向市场注入超过3000亿元流动性;该官方微博同时提到,目前银行体系超额备付已逾1.5万亿元,为历史同期相对较高水平。
尽管如此,市场短期利率仍然不断上行。周一,Shibor不同期限利率均有上浮,其中一周和两周上浮幅度继续领涨,平均加权利率分别比上周五上行109个基点和187个基点。
另外,12月23日,2日、3日、7日和14日的回购利率均在8.9%附近,其中7日回购利率甚至一度在午间飙升到9%上方,下午稍有回落,最后3日和7日回购利率分别以8.92%和8.962%收盘,分别比上一交易日上行401个基点和73个基点。
尽管每年年末,银行都会出现揽储大战,由此造成的市场利率上行也基本成为惯例,但本轮出现的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偏紧程度要显著高于往年。
以14天Shibor拆借利率为例,2012年12月份最高的14天拆借利率出现在12月27日,当天的平均加权利率为4.6535%,当月的该期限利率拆借区间基本在3.5%~4.5%之间波动,波幅为100个基点左右;2011年12月的14天拆借利率的平均加权利率较高,峰值出现在12月31日当天,为6.481%,整个月的波幅在5.1%~6.5%之间,波幅为140个基点。{page_break}
而2013年不管从波幅还是利率水平来看,都达到了近几年的高点。
周一的14天加权平均利率为8.9504%,使得进入12月份以来该期限平均利率波幅超过450个基点;而且相较往年,一般短期拆借利率都会出现在12月底,今年的峰值来得偏早。
有券商分析师表示:“相比SLO而言,央行在周二进行逆回购操作的可能性较高,规模应该不小于500亿元,届时短期利率上行的趋势应该有所缓解,但短期利率应该还会处于一种偏高的状态。”
今年年初央行推出SLO工具,主要面向银行间市场上的12家大型商业银行,其操作期限不超过7日;相比之下,逆回购期限更加多样,目前最常使用的是7日、14日和28日的逆回购期限,主要面向市场上40家一级公开市场交易商。
据报道,兴业银行策略分析师郭草敏表示,一般来说,SLO期限都较短,这对市场的心理也有所影响。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表示,近期大量到期的各种理财资金以及9号文将出传闻,也都是导致近期资金面紧张的因素。
按照业内人士的看法,此轮的流动性紧张还有一个因素是机构担忧9号文出台。而传言中的9号文主要是针对银行同业业务的规范。今年以来,银行为了获得收益,不断扩大同业下面的“非标”资产。
申银万国在研报中表示,央行上述表态再次明确显示央行根本上还是希望金融机构自身继续改变资产负债的错配状况、降低金融杠杆,而不是要让市场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央行主动投放更多总量流动性上,因此如果“非标”不降、资金杠杆不降,资金面将很难回到历史较宽松的水平。
据报道,每逢月末、季末、年末,资金结算、监管要求等因素往往导致资金面紧张。今年以来,由于银行资产结构调整,“钱紧”现象尤为明显。由于实体经济和金融机构尚未有效去杠杆,监管机构不轻易放松流动性,未来“钱紧”周期性上演的可能性较大,容易形成市场预期。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6月、9月和12月末,市场利率均出现大幅飙升。在资金市场上,回购利率直接反映资金供求关系,以往每当回购利率大幅上涨即市场流动性紧张时,央行就会出手干预,通过各种方式向市场投放资金以平抑过高的利率。但最近几个月,央行的态度有所变化,不再像以往一样“放水”。在一些大型银行看来,央行可能有意收缩流动性,此时银行即便有钱也不敢在回购市场上拆借出去。这一看法进一步加剧了“钱紧”。{page_break}
利率全线飙升:银行贴息6‰买存款
据报道,临近年末,拉存款大战打响,一种名为“冲量”的资金腾挪术也火了——部分未完成存款考核任务的银行,会“借”资金达标,“冲量”提供了这种大额资金。
资金方只需将资金转存到指定银行,跨月的2-3天内,就可轻松获得该行高达4.5‰左右的贴息,毫无风险。
一位资金掮客说,以往贴息比例约为3‰-4.5‰,一般3天,随着年底资金面趋近,目前贴息已高涨至4.5‰-6‰,时间也延长至10天左右,以防年末借不到钱。
一些银行还使用拖延术减轻存款流失。比如,该掮客和多位合作资金方都收到了几家合作银行人士的通知,称12月27日后大额资金无法挪走。
12月23日,shibor利率全线飙升,其中7天、14天两个品种利率升至8%。
目前,该掮客过手的可用资金接近50亿元,主要来自团体、私人企业及部分个人存款。
以往,资金需求方以城商行和股份行支行为主,也有部分客户经理,单笔金额多为2亿-5亿元。期限为跨月的2-3天,其中企业款项开户复杂而需多1-2天,多为当月29日将钱存入指定银行,次月1日转走。他说,指定银行“借入”冲量资金,贴息比例为3‰-4.5‰左右,季末相对较高。其中,分给银行内部人士、掮客的贴息为0.5‰左右,掮客抽成以0.1‰居多。
“目前,一些国有大行、银行分行也在做,资金额多在5亿-20亿元。1亿元以下抽成金额太少,一般不做。”该掮客最近已操作多单,存入时长延长至10天左右,因为部分银行怕月底借不到钱。贴息比例也涨至4.5‰-6‰,部分银行还额外支付一笔理财贴息,10天约为1‰。
冲量操作的难点在于大额资金如何尽快转账成功。该掮客的做法是,多次在柜台操作转账,每次间隔半小时至1小时,一次1-2亿元,1-2天就可汇完20亿元,且资金分散转到多个账户上。
某城商行柜台人员解释,银行内部有反洗钱系统,会监控大额汇款或与正常经营来往不符的资金流动,不过通过多次反复操作汇款至不同账户较容易通过。
“和支行长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最重要,这样转账会非常方便。”上述掮客称,资金转出行一般是长期合作,资金冲量后又回到该行。
利率“高烧不退”凸显金融改革紧迫性
据报道,对于近期市场资金面似乎不断升温的紧绷局面,市场与货币当局还没有找到“博弈平衡”。部分市场观点指出,尽管管理层要求金融机构合理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提升流动性管理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但流动性总体调控“前瞻性指引”却似乎并不明确,市场自身层面在诸如均衡的基准利率等方面也还未实现真正的平衡。{page_break}
银行间市场一线交易员表示,随着近期市场资金价格全线“爆表”,以往定存利率、短期国债利率等传统的基准利率地位已明显丧失,少数大型机构“趁火打劫”,更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均衡“水位”的波动。在此背景下,市场资金面和资金价格真正的均衡点已然难寻。
国信证券最新研究显示,综合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金融机构月度财政性存款上缴、月度外汇占款流入等数据测算,央行在今年11月很可能通过非公开渠道,进行了货币收缩。该机构指出,11月的非公开渠道货币收缩,可能正是本轮资金面急速拉紧的源头。华泰证券等机构也表示,解决当前市场“钱紧”最有力的工具可能不是逆回购、降准等一些具体的流动性调控手段,而是央行很少正式使用、实际上一直在使用的“前瞻性指引”。
分析人士表示,通过调控“熨平”资金面剧烈波动,不仅在于用一些常规或非常规调控手段平滑市场,很大程度上也在于通过“政策前瞻性指引”与市场实现双向充分沟通。在流动性调控上不仅要实现“熨平”波动,也“熨平”市场预期。
据报道,流动性再度紧张的背后,凸显出当前我国金融改革的紧迫。
“在我国广义货币存量M2超过100万亿元的大背景下,银行出现‘钱荒’其实是个伪命题。背后暴露出的是银行金融资源与实体经济彼此相脱节的问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
目前,相当一部分银行资金投入到高收益的同业资产,由于表外业务存在期限错配等问题,银行机构这样的资金配置方式一方面带来了资金缺口无法解决的“伪钱荒”问题,同时也造成了制造业领域“求资若渴”的结局。
“银行为了规避监管而不断创新,从非标业务到同业业务,催生了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使银行体系的信用风险日益凸显。”中国银行宏观研究主管温彬认为,未来只有深化金融改革,进一步让市场成为配置金融资源的决定性因素,方能化解结构性矛盾,避免季末年末频频上演的“钱荒”现象。
近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一个积极的迹象是,今年以来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步伐明显加快。继7月份我国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日前央行开启了同业存单业务,为下一步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奠定基础。
数据显示,12月中下旬以来,我国银行间市场各期限拆借利率不断上涨。最具代表性的7天回购利率加权平均值在19日突破7%、20日突破8%的基础上,于21日上午逼近8.50%的高峰。
央行在其微博中也透露,虽然一方面向市场注入3000亿元的流动性,但同时已提示主要商业银行合理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提升流动性管理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