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东莞大朗产业升级:毛织文化发扬光大

东莞大朗产业升级:毛织文化发扬光大

作为新晋的中国羊毛衫名镇,近年来,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成为大朗毛织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新引擎”。蜕变从车间开始,短短数年间,大朗全镇使用数控织机,从当年的不足1000台到如今超过4万台,成为全世界使用电脑针织横机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地区。

   2013年,大朗毛织实现了产业与文化的新融合,预计全年毛织工业总产值达168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35%。同时,大朗稳坐全国毛衫产品出口第一镇的“宝座”,顺利通过了“中国羊毛衫名镇”复评,更首次获得了中国民间艺术协会颁发的“中国毛织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不产一根羊毛,却温暖了世界。近年来,国内毛纺织业界热议“大朗模式”,而在外界的一片赞誉声中,织城悄然酝酿新一轮的产业变革,探索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之道,引导产业从生产车间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实现升级与蜕变。


  成功卫冕“中国羊毛衫名镇”


  2003年,大朗首次获评“中国羊毛衫名镇”。当年12月,织城顺利通过了该项荣誉的复评。改革开放30年来,大朗毛织从“零”起步,逐年发展壮大。如今,大朗辖区范围内拥有毛织企业4000多家,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集群,每年在大朗周边集散销售的毛织品有12亿件,大朗羊毛衫出口80多个国家地区,毛衫产品单一镇区出口额稳居全国首位。


  蜕变还从生产线延伸到终端产品。如今,毛织原材料已经从毛料发展到棉、麻、丝、化纤、竹纤维,毛织产品也从最初的保暖型衣物,变革为适合不同季节、不同场合的时尚服饰,甚至成为新兴的毛织艺术品。


  数年间,大朗毛织实现了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从生产基地向现代毛织商贸城转变,量的增长转变为质的提高,形成了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原料辅料、机械设备、物流贸易、人才培训、科技服务等一条龙产业配套。


  2012年,大朗提出,用五年时间打造10平方公里规模的毛织商贸城,并朝集高档毛织品生产基地、毛织服装研发设计中心、毛织服装销售中心、毛织服装品牌集散地、数控织机制造和销售基地于一体的世界毛织之都进发。在过去的一年,这个计划得以扎实推进。


  2013年,大朗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织交会,为期4天的展会吸引了10万人次进场参观采购,达成意向成交额30亿元。该镇最新经济数据显示,预计2013年大朗毛织工业总产值达168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35%。


  荣膺“中国毛织文化艺术之乡”


  大朗毛织的产业沃土,为毛织文化的破土萌芽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在毛织产业不断壮大的同时,大朗积极打造毛织文化品牌,通过举办毛织风情文化节、创建毛织文化艺术之乡、创作一批毛织艺术作品等方式,为毛织产业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推动了毛织特色产业与毛织文化品牌的融合发展。


  从2001年开始,每年织交会期间,大朗都举办毛织风情文化节,紧扣当地的毛织产业、毛织文化以及民间传统工艺,举办电视晚会、少儿模特大赛、毛织艺术品展览、非遗展示体验日、毛织服装设计大赛、毛针织服装流行趋势发布会等系列文化活动,形成大朗独特的“毛织文化气候”。


  2013年,大朗毛织文化更显示出勃勃生机。当年6月,我市第一部产业微电影《织城梦想》正式上映,作品以其鲜明的主题、深刻的思想内涵、平民化的视角,再现大朗毛织发展的光辉历程,展现了大朗人敢为人先的创业梦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新潮观影后表示,这一部微电影串起了“毛织梦”、“大朗梦”、“东莞梦”与“中国梦”,是我市推动文化与产业融合的又一个成功范例。此后,这部微电影在网上迅速走红,点击率轻松突破100万。


  2013年织交会,大朗一口气书写了多个“第一”。开幕式上,织城首次向全国发布大朗毛织价格指数,以权威的数据引领业界发展。随后,大朗又出台了比国内标准更严格的“大朗毛织产业联盟标准”,为中国羊毛衫出口照明了道路。而在发布秋冬流行趋势的基础上,织城还第一次发布了春夏毛织服装流行色。


  与此同时,一大批富含毛织气息的文化艺术作品诞生。迄今为止,大朗共出版了三部文学作品集,创作了多件原创歌曲,创编了数个舞蹈作品,并在各级文艺比赛、展演中频频获奖。


  2013年11月,大朗毛织产业文化融合结出硕果。在织交会开幕式晚会上,中国民间艺术协会向大朗颁发了“中国毛织文化艺术之乡”牌匾。继“中国羊毛衫名镇”之后,织城获得又一面“国字号”金漆招牌。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