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我国第一台国产棉花采摘机上海问世

我国第一台国产棉花采摘机上海问世

近日消息,在经历近两个月的现场试验之后,我国第一台本土棉花采摘机在上海面世,在一个小时内,这台棉花采摘机采摘了20英亩的棉花,净采摘率达到95%,现在降低棉花生产劳动力成本,有700亿元的市场空间,一起看看详情吧!


  在经历近两个月的现场试验之后,我国第一台本土棉花采摘机在上海面世,根据上海市科技委员会网站的一份声明。


  在一个小时内,这台棉花采摘机采摘了20英亩的棉花,净采摘率达到95%,同进口机械的成绩类似。


  棉花采摘机的发展需要精度,这是因为种植的棉花高度不同。棉花采摘机依赖职能传感器,自动调整采摘角度。


  去年,我国生产了684万吨棉花,这意味着这种新型棉花采摘机有700亿元的市场空间。


  目前,我国的棉花生产劳动力成本超过1000元/亩,占总生产成本的50%多。


  相关链接


  棉花采摘即收官 市场调控脚步近


  2013年度新棉采摘工作目前已基本结束,棉花收储也进入尾声。经过又一轮的棉花收放储,可以说当前棉花调控政策的弊端尽显。不断增高的植棉成本,让棉农期盼着棉花能卖个好价钱;而20400元/吨的收储价,又制约着加工企业的收购“底线”,无论是棉农还是棉企,都想尽快打破这种模式,让棉花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而让人兴奋的是,2014年国家将不再实施棉花收储政策,对于呼声高涨的棉花直补,也将在新疆开始试点。各方释放出的信号让人有理由相信,棉花市场实现市场化调控的脚步正在临近。


  近两年,我国现行的棉花收储政策给用棉企业带来了不小压力,加上受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企业用工、生产成本的上涨,及国内外棉价差的影响,国内棉纺织企业竞争力大幅下降。而让人兴奋的是,一直饱受诟病的棉花政策问题,终于在近期传出了利好消息。2014年国家将不再实施棉花收储政策,对于呼声高涨的棉花直补,也将在新疆开始试点。虽然目前国家还没有下发的正式的文件来证实这一消息,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已经是“敲定”的事了。


  同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要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业内人士指出,这对于解决棉花的市场配置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政策指引。加之此前取消棉花收储政策的传言,似乎有理由让人相信,今后棉花市场开始从政策干预的调控方式走向市场调控,也许棉花价格真的能实现“市场说了算”。


  棉花采摘基本结束 加工企业利润“缩水”


  今年是GB1103.1《棉花细绒棉锯齿加工》新标准实施的第一年,国家严格把关棉花收储质量,棉企、棉农深感“心里没底”,导致收储进度缓慢。同时,不少棉花加工企业表示,今年棉花加工利润减少。


  目前,2013年度新棉采摘基本结束,棉花收储也进入尾声。据中国棉花协会调查显示,截至11月底,全国棉农平均采摘进度99.6%,较去年同期加快1.9个百分点;交售进度77.7%,同比减慢5个百分点;11月棉农籽棉平均交售价格为8.26元/公斤,同比上涨2.3%。调查棉花总产显示,全国2013年棉花总产量为677万吨,同比减少12.5%。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