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获悉,根据《市经贸委关于进一步开展广州市示范专业市场申报工作的通知》(穗经贸函〔2013〕987号)、《市经贸委关于印发广州市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评价试行办法的通知》(穗经贸〔2013〕2号)等文件的有关规定,经市经贸委组织专业市场专家组集中评审,目前广州已评出了两批示范专业市场,一共15家。记者统计发现,这些具有区域性乃至全国性影响力的专业市场,也约2/3处于老六区,这与全市近700个专业批发市场(不含农贸市场、肉菜市场)而中心城区的5个区占80%的比例相比略低。
示范专业市场评定标准严格
广州市专业市场商会秘书长李英对本报表示,市经贸委认定示范专业市场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示范专业市场不需要为关闭或者搬迁担忧。
记者了解到,评选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因此部分具有影响力的市场靠“名气”是上不了榜的。一德路广州海味干果商会秘书长伍惠汉告诉记者,如一德路鲍参翅肚全国闻名,以前也一口气申报了5~6个市场争取名额,但一个都还没有被评上。
为此,李英透露,前日下午商会就开启专家组会议,尝试建立一套专业市场的认定标准,为广州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提供可借鉴评价的体系。据悉,示范专业市场今后不会只有15家。
专业市场关停 他们这样看:
声音1:搬迁赶走人气怎么办?
番禺五湖四海也是一个多年没有经营起来的市场。当年,黄沙水产市场要搬迁的消息传出来,一江之隔的五湖四海成了一个潜在的转移场所。但黄沙搬迁“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五湖四海借助洛溪食街仅成了“餐饮场所”。伍惠汉告诉记者,类似的搬迁还有不少,业界最为担心的就是搬迁后没有人气。广州市专业市场商会秘书长李英也告诉记者,也因为如此,相关部门也认识到转型升级不应太粗暴,这也是此次提出四招分别对待的原因。
声音2:希望有计划转移仓储物流
一德路是少数几个正尝试转型升级的传统批发市场。针对德宝交易市场的大火,增槎路绿博隆也推出仓储,向一德路广州海味干果商会会员提供位于增槎路的“绿博隆一德配送中心”的市场。但这是民间规划,且仅涉及一两个行业,若整个一德路10多个行业仓储物流转移,业内希望不要单单赶走周边的“住改仓”了事,而是有指引地进行。
专业市场转移:搬走容易客难来?
其实《广州市关于推动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关停并转”四种招数早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不久广州就已经采用了。伍惠汉记得,改革开放后,广州市场走过了3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期是马路摊亭经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是入室经营商品大杂烩;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细分市场,出现了专业市场。
当时处于短缺经济的时代,因此出现一个市场就旺起一个市场,即便出现搬迁的情况,新市场往往也很快旺起来。如大新街豪畔街周边,原本是鞋一条街,后来转移到与人民中路交接的大都会鞋城,后来又转移去火车站周边的越秀鞋城,直至90年代出现了步云天地、西城鞋城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州上世纪90年代专业市场也迎来了大发展年代,那种建一个旺一个的美事也成了往事。2008年,交易额达30多亿元的华南地区最大型的玩具精品批发市场艺景园拆迁,近千商户须另觅新址经营,黄埔某玩具城本是大部分商家的去向。但是商家们在现场留守一阵就发现,原来的熟客不见了,一调查才发现,黄埔偏远,不适合一站式采购,这导致原来的顾客没有过来的“拍乌蝇”局面。为此,商家纷纷回流一德路,直接推高了周边商场的店铺租金3~5成。
支招:转型需长期规划完善配套
批发市场如何转型升级涉及市区两级多方利益,因此此前转型升级说的多,做的少,现在不少北方城市均已经赶上甚至超过广州了。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实现升级改造的市场凤毛麟角。”王先庆指出,广州市政府一直很重视推动批发市场转型升级,但实际推动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障碍。
王先庆分析说,这些物业的利益主体很复杂,同时专业市场生存空间很大,大家都忙着赚钱,只看到眼前利益,舍不得花大功夫去做其他事情。因此变革难度不小,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一起努力才能实现。{page_break}
在伍惠汉看来,城市中心的专业市场没有发展的空间,电商的发展也让传统的“三现”交易方式显得格外落后。要转型升级得从“定位”、“规划”、“配套”方面进行着手,而关键是保留历史形成的市场人气。现在市场都在期待此轮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希望相关部门给出各个市场的定位,与业界一起制定长期与短期的规划,并在配套上完善,不再是“喊喊嗓子”了事。
15家示范专业市场出炉
广东海印缤缤广场(越秀)
广州白马服装市场(越秀)
圣地·狮岭(国际)皮革皮具城(花都)
广州白云世界皮具贸易中心(白云)
广州五洲城国际建材中心(番禺)
广州华南(国际)鞋业展贸中心(海珠)
广州美博城(白云)
广州海印摄影城(越秀)
新塘国际牛仔服装纺织专业市场(增城)
广州眼镜城(越秀)
广州市花卉科技园(荔湾)
广东天健国际家居装饰商贸广场(五金馆)(白云)
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广州光谷(番禺)
步云天地鞋业城(越秀)
广州市红棉国际时装城(越秀)
转型标杆:
白马服装市场20年无大事
“1994年,广州白马是广州超亿元市场排名中第一名;2014年前评出的15个示范专业市场中,广州白马依然是第一名,并且服装作为易燃产品,白马20年来无大事!”昨日,广州白马服装市场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九洲如此简单勾勒出过去20年白马一直是第一名的成绩。
1.清理易燃品,打响消防战
2005年,白马率先走出转型升级的步伐,市场先是清理了8楼的仓库,建立起安全屏障。服装是易燃品,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安全最为重要。据介绍,白马市场通过视频监控,配有190个烟雾报警器、19000个水龙头,就连电井也有感应器,电线温度超过60℃就有感应。晚上,则有红外线感应,一旦有人就会报警。
2.“三现”变六腿 多样化发展
清理出来的仓库转而作为潮流品牌的展示厅,这也成为白马转型最为靓丽的一点。程九洲说,统计显示,市场2005年前零批业务占据90%,“三现”交易是主流。将8楼改成品牌展贸区后,市场从“坐商”到“行商”,主动找出路和引进来,主动到全国各地巡展,帮助白马客户打通与稳固下游渠道,同时在广州举办春秋2季乃至4季展销会。在一楼,原本的餐饮业清理出去,转变为南国广州首个“不落幕”的时尚发布平台,市场同时改变“三现”交易模式,转而六条腿走路,零批、加盟、代理、专卖、零售、电商同时发展。
3. 供货电商 批发市场转型
此外,这几年电商与零售业也开始发力,成了2013年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商场还特别设置了试衣间,方便前来扫年货的街坊。淘宝认定的广东地区唯一一个对接供应的专业市场已经谈妥,传统批发市场正式成为电商的供货商,“一个网上白马借淘宝而诞生,从此白马近1000家业户不再只是给线下的采购商供货,更可以向网上的商家供货。”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