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人造皮高温成型过程挥发大量增塑剂

人造皮高温成型过程挥发大量增塑剂

不少地方的环保设施形同虚设,存在只为了应对相关部门检查。对很多城市居民来说,由收入增加带来的幸福感,远不能抵消环境污染所带走的幸福感。面对灰霾,人人有许多话说。但如何破解,珠三角能否成为先锋?黄少斌坚定指出,灰霾可以化解,并开出如下“药方”。

  面对灰霾,人人有许多话说,但空气污染是否到了极限?如何化开“十面霾伏”?珠三角能否成为先锋?在省政协会议召开之际,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教授、博导,广东省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民进广东省委资源环境工委委员黄少斌。


  空气污染已至极限?


  黄少斌旅美加多年考察大气环境,眼前国内难以化开的“十面霾伏”,他早在十多年前已有所预见。


  “大气污染已至极限,源自几十年来无序的破坏性生产”,他一言以蔽之。黄少斌认为,虽然业界对于霾的成因尚无明确定论,但是几大元凶各地普遍共存:粗放式的发展,水泥厂、发电厂、钢铁厂、石化、皮革厂等高污染的重工业大量上马,农田被毁,水源污染,动植物污染,带来人体疾病;此外,用油品质差导致汽车尾气超标,交通设置不合理导致道路拥堵,汽车慢行比正常行驶废气排放超过一倍以上;绿地建高楼,高层建筑阻挡空气环流等等。其危害性也显而易见: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难留一流人才,削弱城市竞争力;富裕阶层纷纷移居国外,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带走了以污染国土为代价创造的财富;癌症等重大疾病愈发普遍……与以上恶果相比,破坏性生产带来的经济收益难成正比。“我们不禁要反思,真的需要那么多水泥厂、发电厂、钢铁厂吗?很多污染工业利润低下、产能严重过剩,与之相对的是农田被毁,释放有害物质,粮食从国外进口,居民不惜巨资购买放心进口食品。很多发达国家,精耕细作的高科技农业,不但养活了农民,还创造了高额利润,吸引全球富裕阶层前往安居乐业。”


  化解之道:关停“垃圾GDP”工业


  首先,坚决关停而非转移“垃圾GDP”工业。黄少斌强调“垃圾GDP”工业指的是高污染重工业,决不允许新增此类项目。其他行业的新设工厂必须经过严格规范的环评,不仅要保护耕地红线,连普通土地也不应再允许建厂,只准在已关停的工厂基础上建。他举例说明,“比如花都的皮革工厂,小而散,很多是家庭式作坊,人造皮高温成型过程挥发大量增塑剂,破坏青山绿水为代价创造的利润却极为低下,大部分没有存在价值,当地政府应该果断关停。”


  他举例指出,比如用于吸附VOC(挥发性有机物)的活性炭装置,在吸附一定量的VOC后达到饱和,如不更换升级将继续释放有毒气体,但相关企业为了经济利益往往只在测评阶段使用,环保流于形式。


  其次,对汽车尤其是私人小汽车,征收高额消费税用于环保,将汽车限制在少数人消费范围内。鼓励多人乘车,对只坐一人的小汽车禁止驶入主干道。目前各地分散的中小汽车制造工厂反映了前期规划漏洞和城市间为争抢GDP的无序竞争,今后应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和尖端技术产品以及留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


  此外,疏导交通堵塞是个繁杂的系统工程,可以尝试打破各地块和单位企业之间的条块分割,拆除围墙,在主干道堵塞之际汽车可以通过道路两边建筑迅速疏导至其他路段。


  抗霾也拷问着市民的责任心


  实际上,广东政府在抗击灰霾方面已经陆续作出重要决策。无论是2010年开始实施《珠三角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亮出东部地区治理空气最积极的时间表,还是近期密集出台的《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珠三角区域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广东省环保责任考核办法》等,无不在表明政府治理决心之大。


  黄少斌认为,仅仅市长带头坐地铁上班是不够的,必须力推全民共对灰霾的官民协同治理模式,调动市民热情推动社区治霾,让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可能给这座城市增加污染源,让打一场空气保卫战成为城市的日常生活和城市精神。他举例,即将到来的春节放不放鞭炮,准备换车的家庭大排量的SUV是否还是第一选择,都在拷问每一个市民的环保责任心。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