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2014迹象:中国金融市场终结点

2014迹象:中国金融市场终结点

近日消息,经济决策者准备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在市场基准利率大幅上升时,央行不得不入场干预,金融结构已经失衡到年中年末不放数千亿货币,就有崩盘之虞,中国奇迹在2014年终结,这不是崩盘,而是回归正常中国也许将经历十年左右的7.5%左右的增长,一起看看详情报道吧!

  迹象已经显示


  中国奇迹建立在威权体制下,通过银行、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迅速集聚各路资金到大型项目中,在最短的时间内建成基础设施,遍布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几乎在十年内建成、高速铁路网建到一半,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行业内规模极大的龙头企业,以便进行国际竞争。被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不会进行数目字管理的中国人,其实很在乎外部数字,如行业的国际前三强、全球500强之类。


  权威体制遭遇挑战,挑战来自于各个方面。近两年对规模的关注让位于质量与成本,满天的雾霾使白昼如黑夜,让利字当头的人,也不得不考虑粗放式经济需要付出的生命代价。刘志军等大批人的倒台,让人窥见投资背后巨大的贪腐成本,这是负债率上升资产质量下降而无人负责的关键因素。集中资源办大事在创造奇迹的同时留下严重后遗症,大型企业投资效率下降,制造领域的民营企业被逼上绝路。中国经济之所以延续30年的奇迹,得益于市场化三个字,现在,为了规模放弃市场,背叛了自己的信念。


  决策层即使想维系权威体制下投资主导的经济奇迹,也无可能。基础条件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伴随着高投资而来的高负债让企业不胜负荷。投资增长的同时资产质量下降,这些低效资产带来更多的负债,而不是利润增长。


  与官方版的企业家信心指数相反,笔者见到的企业家,除了做IT游戏、互联网金融、有独特技术优势等少数企业外,最好的情况也是茫然。2014年怎么样?不知道。2015年,太远了。大部分企业家已经移民,或正在办移民。也许汇丰公布的侧重于中小制造企业的采购经理人指数,反映中国大多数企业家的感受更真实一些,一月份PMI初值降至49.6,跌至6个月来最低水平,预料中国第一季经济增速将较去年四季度进一步放缓。人力成本上升与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下降,成为不可承受之痛。站着说话不腰痛的人会指责企业家不提前准备过冬,为什么不提升产品档次,不打造自主品牌?听说过一句话吗?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山寨成风之地,创新是找死,不创新是等死。


  上市公司通常被认为是“选秀”企业,业绩优异,并且受到特殊关照,常有财政补贴等营业外收入。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是最乐观的报告。


  去年4月27日,上交所发布2012年上交所上市公司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沪市954家上市公司2012年实现加权平均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0.55元、4.05元、1.29元、13.53%。与2011年相比,每股收益基本持平,每股净资产和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增长10.36%和30.31%,而净资产收益率下降9.74%。同年5月6日,深交所发布《上市公司2012年报实证分析报告》,2012年深交所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总体小幅增长,净利润下滑。剔除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也逐步下降,由2010年的11.86%降至2012年的8.43%,下降3.43%。


  上市公司库存和资产负债水平进一步提高。数据显示,金融行业是A股市场的顶樑柱。2012年,包括银行、保险、券商等金融股在内的52家公司占上市公司总量的2%,净利润总额1.09万亿元占2012年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56.77%,16家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就达到1.03万亿元。剔除上述金融类个股后,A股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0.834万亿元,同比下降10.99%,再剔除房地产行业约0.19万亿净利润,同比下降19%。在智力取胜时代,教育行业应该不错吧,中国的学子们对美国大学摆脱了债务陷阱功劳极大,可惜,落后的管制与残酷竞争使教育行业目不忍睹,成为上市公司中业绩下降幅度最大的行业,同比下降1511.62%,每股收益为-0.29元。


  利润大幅上升的行业如金融业,并不像表面那么光鲜。截至2013年3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563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7%。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发布的报告称,2013年商业银行新增不良贷款规模将同比增长5%以上,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将达到1%~2%。银行股普遍破净,不良资产收购门槛降低,坏帐率上升是普遍现象。


  坏帐率上升,与金融的高利润,说明经济在泡沫边缘摇摇欲坠。实体经济越来越困难,欧美制造业回归,以控制产业链成本著称的库克逐渐把苹果生产线迁回美国,中国的金融家与企业家在高利贷泥潭中互相戕害。一个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口大国,一个未经过系统培训的劳工占多数的国家,制造业提前空心化,不是福音。


  想维持经济奇迹的结果,无一例外是奇迹被戳破。


  中国政府以强力推动改革应对困局。但希望在中国经济奇迹后见证中国政治奇迹的人,在未来十年一定会失望,为应对普遍的失信,应对“政令不出中南海”,中国的权力与此前十年相比,会更加集中,以政治权威推进改革,最近的包子铺事件显示,中国仍是前现代国家,仍处于俾斯麦时代,任何改革者,只能向这一土壤低头。


  近期中国权力核心推动飓风般的反腐风暴,以改革经济结构,进而改变政治生态,推翻部分特权的方式建立信用,这样做最好的结果是,中国进入明智的强人政治时代。最糟糕的结果,清末重演,权力失控混战,鉴于目前资源的集中度,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较低。


  经济方面的改革一波三折,虽然有最强大的决心,但对后果的考量、对软着陆的渴望最终会成为现实选择。


  经济决策者准备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在市场基准利率大幅上升时,央行不得不入场干预,1月21日通过逆回购释放2550亿元流动性,23日逆回购1200亿元,投放400亿元国库现金,相当于直接下调了一次存款准备金率。这是现实压力下的妥协,金融结构已经失衡到年中年末不放数千亿货币,就有崩盘之虞。


  希望中国出现大规模债务违约建立金融风险的人洗洗睡吧,中国不可能出现这样的局面。操盘者充满忧虑也充满父爱,为地方债务、大企业债务保驾护航。


  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在中国的字典里,不允许存在休克疗法。改革是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十年,二十年,中间还会出现反复。


  能够确定的是,中国经济奇迹逐渐消失,代之以正常增速,7.5%的增长,还不够吗?这是各方都能接受的数据,也是改革的代价。

来源:FT中文网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