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一个人在某一领域做得优秀,常常会说:他是这个领域的行家里手。
我们也常常这样说一个人:一看就是个艺术家,或者一看就是个学者——这“一看”而知,不是因为看的人有超乎常人的洞察力,而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举手投足、言谈举止一定会泄露他身份的秘密,或多或少会带着属于某一行业或者某一领域的特征。
然而,这样的话是无法用在他身上的。
他在这个领域做得相当优秀,他却不是行家里手,而是个地地道道的外行。
他看上去很温和,和谁都能随意地聊聊,话题常常是旅游、生活中的趣事和感触,甚至常常说到动画片,说到加菲猫的处世哲学。他的淡泊宁静会让你想到远山远水,想到深巷四合院,想到灯光和夜读……
但是你怎么想不到,他,是一个企业家。
他,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第一份工作是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工程师。
他,现在四十岁的年纪,不高,有点胖。一个普通的壮年男子。
任你怎么也想不到,这样一个学建筑出身的汉子,每天每天都在和童装打着交道。缀满花朵的蓬蓬袖的小上衣,滚着蕾丝金边的嫩绿的小裤子,粉红的小公主裙,精致的背带裤……他,每天泡在童装世界里。十几年的时间,一手打造了中国第一个童装品牌——派克兰帝。他,就是派克兰帝的公司总裁罗杰凡。
从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到做一个工程师,谁都觉得顺理成章。而从辞去高薪的稳定的工作,到开小店卖童装,谁都觉得难以理解。然而,这个令常人难以理解的转身在罗杰凡的叙述中却也平常:那年我女儿出生了,满心欢喜的我想着一定给女儿买最最漂亮的衣服,跑遍了京城才发觉,根本就没有适合小孩子穿的衣服。于是,我就想开一个服装店,卖漂亮的童装。
离开自己熟知的领域,一脚踏进时尚童装世界的罗杰凡,从此成了地地道道的外行,以一个外行人的身份摸索着一路前行。
开店就得进货,90年代服装的生产基地基本都在南方,进货得到浙江、江苏、广州等地。当时进到的童装也就是缩小版的成人衣服而已,小夹克、小牛仔服、小喇叭裤……即便就是这些,运到北京的店里也是销量好的惊人,只要能进到货总被一扫而空。
问题是那时候他这个外行人只知道自己需要大量进货,却不知道在哪里能进到货。在南方,他一个批发市场一个批发市场地转,能不能进到货全凭运气。他想向批发商打听厂家的供货信息,却没有人肯把这样的信息提供给他。
后来,他遇到一个肯帮助他的北方口音的出租车司机,这个司机拉着他一个服装厂一个服装厂地跑。至今,罗杰凡依然忘不掉那次漫长的南方乡间道路的漫漫征程,一辆面包车,两个北方汉子,数不清的或平坦或泥泞的乡间道路,不知多少天的颠簸……那一次,凡是看上的款式,能拿货的当时就拿货,不能拿货的也当时就下了订单。可以说是“不虚此行”。同时,更让罗杰凡感到不虚此行的是:通过这次大规模“搜货”,等于对童装生产情况做了一次详尽的考察,他发现童装市场根本就是一片空白。不仅一个童装品牌都没有,甚至人们根本没有发觉童装也需要品牌!每到一处,他都是问:有小孩穿的衣服吗?而他搜罗到的小孩衣服,也不过就是成人衣服的缩版而已,根本就没有什么样式和款式可言。
这次南方乡间的漫漫征途,除了收获了一批童装,罗杰凡更收获了一个坚定的想法:创一个童装品牌!
1994年,罗杰凡自己的公司诞生了。他有了自己的童装品牌——派克兰帝。{page_break}
当时对童装的设计还没有什么思路,也没有什么理念。起初,公司采取跟生产厂家“搭车”的方式来设计:生产厂家给国外生产阿拉伯风格服装,公司就参考改进,然后生产出一批颇具阿拉伯风格的童装;生产厂家给国外生产地中海风格服装,公司也略作修改,跟着生产一批地中海格调的童装……在现在看来,那时候的服装设计没有主题,更谈不上系统性,但是在当时童装款式单一、单调的年代,这一批批还算有点“设计”的童装,依然独领风骚,销路甚好。
甚至罗杰凡自己,这个学习建筑的工程师也曾亲手设计过一款童装。只是等样品生产出来一看,大家都傻了眼:袖子怎么这么短呢?作废重来?那成吨的布料已经由机器剪裁完成,得造成多么大的损失?不管它就这么生产?那这短半截袖子的衣服卖给谁去?也算是急中生智吧,罗杰凡改进了原有的设计,在袖子根部另加一块其他面料进行拼接——这可是一款崭新的设计!没想到,这一款拼接袖子的上衣卖得格外好。
虽然自己从工程师变成了企业总裁,虽然连自己设计错了的童装也能卖得很好,但是,罗杰凡深深知道,外行就是外行。他时刻提醒自己:永远不假充内行。永远只做自己能做好的事情。
成立公司,创建品牌,罗杰凡就是要一手打造一个叫做“派克兰帝”的色彩斑斓的童装世界。然而,纵观设计、生产、营销这一系列环节,罗杰凡深知自己的“短板”是生产。如果选择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形式,全靠自己的工厂生产;那么仅建成这些工厂恐怕都不是十年八年能完成的,人力、物力的投资也不是一个小企业能够做到的。可以想象,就是厂房都建齐了,不同的工厂、设备和各类生产人员以及相关的管理和协调也是一项非常牵扯精力和财力的工作。但是如果放弃一些产品,仅选择其中的几项来经营,既体现不出派克兰帝现代化、国际化的风格,也谈不到对市场的影响力和统御力,而数量少、品种单一,又怎么可能成为色彩斑斓的童装帝国?
做不好的事情不做,只做自己能做好的事情。于是,罗杰凡选择了注重两端、弱化中间的经营方法。也就是将主要精力用在产品的设计、开发和营销网络的建立上,将庞大而复杂的生产环节留给社会上的工厂去做。
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罗杰凡是内行;在营销网络的建立上,他也是内行;于是他把大部分资金用在产品的设计、开发上,把自己的“长板”努力做长,而把自己的“短板”——生产——交出去,由擅长它的合作伙伴去做,同样做长。扬长避短,派克兰帝,没有不成功的道理,罗杰凡,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从1999年开始,派克兰帝一直是北京的第一名,到2000年进入到全国的第六名、第三名排列,2003到~2010年,连续八年全国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当仁不让成为童装领头羊。
记得卡耐基·梅隆大学教授——金出武雄先生对于成功有这样的观点: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
由此看来,“外行”不但不是成功的绊脚石,倒还占了有独到眼光的便宜。
其实,罗杰凡的成功跟他是外行还是内行没有太大的关系,重要的是他清醒的知道自己在哪是“内行”,在哪是“外行”。创建派克兰帝这个童装品牌十几年了,但是对于服装产品本身,他承认自己依然外行。每次公司高层一起出去考察,别人或观察品牌风格,或关注工艺做工,或研究面料里料,都看得津津有味,只有他一脸茫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看不出个所以然”。但是,他从不强求自己处处是内行,而是努力把自己内行那一点做到最好。派克兰帝也正是因为开发和营销资讯管理做得最好,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