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主机及器材专件科技创新与应用技术研讨会强调
“随着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纺纱企业必然会进入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阶段,专件器材企业要尽快适应纺纱企业的转型,调整生产方式和配套方式,这是专件器材行业当前必须面对的局面。”这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理事长高勇在日前举行的“经纬股份杯 2008纺纱主机及关键器材、专件科技创新与应用技术经验交流研讨会”上提出的要求。
高勇指出,随着纺纱业规模的快速扩张,近年来纺纱主机、专件、器材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由于纺纱产品不一样,专件器材的技术水平是不同的,如高档针布过去主要依靠进口,现在国产高档针布的材料、热处理工艺、加工技术等方面已经基本成熟,具有了批量生产的能力;国产罗拉已经是行业公认的具有先进水平的专件;高速锭子也实现了小批量生产。面对部分专件器材控制元件和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还需要进口来解决的现实,高勇强调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已经将提高专件器材水平作为下一步行业技术进步的重点之一,并将器材专件产品的项目作为推荐列入国家专项的重点项目。
中国工程院院士梅自强在接受采访时,针对国内外专件器材产品,如金属针布的耐磨性,胶辊、胶圈的使用寿命,能适应20000转/分钟以上速度的钢领、钢丝圈的耐磨性,超高速纺杯,高耐磨精梳机整体锡林,高精度自动络筒等专件器材存在的差距,表示希望国产专件器材企业要加快适应形势,加强自主创新,为提高纺织装备的整体水平创造条件。
本次会议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全国纺织器材科技信息中心、《纺织器材》杂志社共同主办。
来源: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