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的关键在于其经营决策是否正确。而决策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财务分析人员是否提供了真实、可靠、有用的财务分析信息,一般来说,财务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比较分析法
是财务报表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基本方法。它是指将实际达到的数据同特定的各种标准相比较,从数量上确定其差异,并进行差异分析或趋势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按比较对象的不同,比较分析法可以分为绝对数比较分析、绝对数增减变动比较分析、百分比增减变动分析及比率增减变动分析。
2.趋势分析法
是为了揭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化及其原因、性质,帮助预测未来。用于进行趋势分析的数据既可以是绝对值,也可以是比率或百分比数据;阅读会计报表如果不运用分析技巧,不借助分析工具,只是简单地浏览表面数字,那就难以获取有用的信息,有时甚至还会被会计数据引入歧途,被表面假象所蒙蔽。为了使报表使用者正确揭示各种会计数据之间存在的关系,为了能全面反映企业经营成绩和财务状况,西方发达国家在财务管理的实践中发展了四类财务报表的分析技巧供人们灵活运用。其中包括:横向分析、纵向分析,趋势百分率分析和财务比率分析。
3.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方法主要有连环替代法和差额计算法。连环替代法是指确定影响因素,并按照一定的替换顺序逐个因素替换,计算出各个因素对综合性经济指标变动程度的一种计算方法。企业经济活动中,一些综合性经济指标往往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动的。比如,在生产性企业中,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或上升,受材料和动力耗费、人力耗费、生产设备的优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利润的变动,更是受到产品生产成本、销售数量和价格、销售费用和税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分析这些综合性经济指标时,就可以从影响因素入手,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对经济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查明指标变动的原因。由此可见,因素分析法是指确定影响因素,测量其影响程度,查明指标变动原因一种分析方法。
4.比率分析法
是通过对财务比率的分析,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我国目前的财务比率分为三类,即:偿债能力比率和营运能力比率和盈利能力比率。
(1)偿债能力:包括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2)营运能力:营运能力是以企业各项资产的周转速度来衡量企业资产利用的效率。周转速度越快,表明企业的各项资产进入生产、销售等经营环节的速度越快,那么其形成收入和利润的周期就越短,经营效率自然就越高。(3)盈利能力:是各方面关心的核心,也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只有长期盈利,企业才能真正做到持续经营。因此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债权人,都对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比率非常重视。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