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世界银行在北京发布的最新《中国经济季报》称,到目前为止,国际金融和经济动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处在可控范围内,预计2009年中国GDP增长为7.5%左右。中国的刺激内需政策是2009年保持增长的关键。
7.5%的经济增长速度足以保证中国劳动力市场对工作岗位的需求
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高路易说,“我们对2009年中国GDP增长的预测为7.5%左右,其中一半以上将来自政府主导性支出。”
今年6月,世行曾经发布季报预测我国2009年GDP增长速度约为9%。到11月,预测值迅速下调到7.5%。对此,高路易解释道,这主要是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相对恶化造成的。
杜大伟也表示,通常预测中国“8%”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不科学。他说,“我不认为中国需要创造魔术般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带来足够的就业机会。对于中国来说,7.5%的经济增长速度足以保证中国劳动力市场对工作岗位的需求。”
这项报告认为,经济刺激方案包含了大量有助于中国经济全面长期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内容。其中一些刺激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推动增长模式从以投资、出口和工业生产为主导向以消费和服务业为主导的转变。
世行认为,除已经宣布的措施以外,预计还会有进一步的措施出台。例如,政府预计农村养老金计划到2010年将覆盖60%的农村人口,到2015年覆盖率达到80%,这比以前的计划有所提高。
世行建议,政府可以利用财政刺激一揽子方案的契机,推出更多的结构调整措施:包括能源和资源定价机制、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金融改革以及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措施。
金融动荡的影响尚在可控范围内
“在过去的一年中,国际金融动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算可控。”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杜大伟如此判断。
中国的金融体系相对来说还是隔离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因此可以避免受到直接冲击。由于中国各大银行对与次级贷款相关的资产涉入不深,而同时,国家对资本流动进行控制,再加之由外部盈余所带来的金融市场充足流动性和中央银行大量外汇储备,这都使得迄今为止,国际金融危机仅对中国金融体系造成了有限的直接影响。
报告称,在最近几个月,面对因世界市场上对美元流动性需求大增而推高的美元汇率,中国政府采取了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政策。这使得中国的汇率政策成为了保持本地区和国际金融市场稳定的因素之一。
通货膨胀压力已经消退
世界银行的这项报告认为,通货膨胀压力已经消退。由于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的状况已经逐渐过去,而核心通货膨胀率保持较低水平,10月份消费者价格通货膨胀率降至4%。随着国际和国内市场原油及其他原材料价格继续下滑,这方面的通胀压力也在减轻。原材料价格继续走低的前景,意味着通货膨胀在近期已经不再是一个主要的担忧。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