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央行高层对于前期人民币暴跌的种种推测持“不站边”的态度,一再强调后期汇率将“双向波动”,更表态关注中期趋势甚于短期趋势。
分析人士结合市况认为,是次汇率暴跌警示汇率风险之后,央行对市场预期从明暗两方面做出有效管理。一方面,央行表明了态度,说明汇率走势更应取决于国际收支状况,并明示将容忍短期汇率波动。
“从人民银行角度来讲,更关注中期的趋势,短期的趋势并不见得能代表中期的趋势。”周小川在两会期间举行的记者会上并指出,同意以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进行汇率分析,但基于月度货物贸易数据做预测分析产生分化意见也是“非常正常的”。
但与此同时,周小川并未明确排除央行干预的可能性。“大多数分析都是有道理的,也有相当一部分分析我也是赞成的...从央行角度来讲,我们不必站边,比如支持哪一边或者不支持哪一边。”
结合此前人民币一天暴跌500余点的经历,这或许暗示当市场上单边预期较强、脱离国际收支实际趋势的时候,央行强硬入市干预的情况仍可能发生。这种决心对于短期套利资金将形成持续的震慑。
“如果汇率反映的是实际需求,那该怎么走、就怎么走。”一外资行交易员对此评论,央行已经显示了自己有决心、有能力打击(美元)空头,而此外的事情可以交给市场。
他认为,虽然套利不可能消失,但“就算是投机的人,有戒备心和没戒备心来做交易,效果都是不一样的。”
这样的汇率形势将有利于缓解近年来单边升值预期带来的种种压力,为出口行业减压并保障就业、缓和国际资本流入以给国内货币政策提供空间,同时为协调推进汇率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相对平稳的政策窗口期。
进入3月以来,随着上月不太乐观的经济数据陆续发布,市场中疑似干预的大行购汇也越来越少,而中间价波动幅度加大。这种价格信号的增强,起到了取代此前疑似数量型干预对市场的引导作用。
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在两会期间接受路透专访时表示,“走向浮动汇率制度,关键是要减少央行对外汇市场过于频繁的干预。汇率日波幅扩大是个结果。如果在央行不干预的情况下日波幅不大,那也很好。”
后期若套利资金流入减少、预期持续分化、市场在一定价格范围内自动出清,央行再次入市干预的必要性大为减少。这会减小外汇占款的被动大幅增长,从而给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节流动性、乃至动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带来更大主动权。
此前参与内部政策讨论的消息人士对路透称,如果经济增速降至7.5%之下、滑向7.0%,央行将调降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并且央行将继续执行现有的货币市场操作和通过国有银行进行的汇市干预。
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石磊此前在路透专栏中提到,当下需要小心的是人民币汇率与流动性联动共振所引发的市场波动。
他表示,如果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或者相关政策调整引发客盘集中逆转方向,又或恰逢外部市场风雨飘摇,其对于股市、债市、大宗商品市场的冲击将是巨大的。
“尽管2月份第一次主动波动还没引发客盘出逃,但几乎可以确定的是人民币汇率市场波动性提高不是逞一时之快。”他说。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