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到能共事,就要搞“五湖四海”,不搞亲亲疏疏。常言道,团结就是力量,只有讲团结,才能谈得上共事。讲团结,主要领导是关键。因为主要领导处在主导方面,要首先做到讲团结、促共事。总结过来的一些经验教训,讲团结、促共事,主要领导干部应努力做到“三不”。一是不搞以人划线,对干部对群众做到一视同仁,这会使人们感到工作起来心情舒畅,没有压抑感。二是不搞在小圈子里提拔干部,做到任人唯贤,能者是举,这会使人们感到有一个平等的工作环境,有利于调动大家奋发向上的工作积极性。三是不搞顺我者留、逆我者走,排斥异己,做到善于团结那些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的人,甚至是反对过自己被实践证明反对错了的人,这会使人们能放心大胆的工作,没有后顾之忧。
要做到能共事,就要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我们的事业不是靠哪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事要靠大家干,主意也要靠大家出,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都发挥出来。而要把大家的智慧都发挥出来,为了一个目标共同奋斗,就要努力营造“三种”民主气氛。一是要努力营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民主气氛,让人们畅所欲言,充分发表各种意见和建议,充分展现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作为领导,要认真细心地听取这些意见,积极采纳好的建议,并付诸实施。二是要努力营造能听得进不同意见的民主气氛。对人们提出的不同意见,要做到不讲面子,敢于改正被证明是错误的个人意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正确决断、科学决策,不出现失误。三是要努力营造闻过则喜的民主气氛。在工作中,自己的同事、下属或群众,往往也会给自己提出一些批评意见,面对大家的批评,要有一种“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有一种闻过则喜的精神境界。
要做到能共事,就要做到既讲原则,又讲情义。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原则。在这个前提下,也要讲情义,这就是要有人情味儿,做到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否则,单位就没有凝聚力,合作共事的氛围就不会浓。讲情义,重点要做到“四要”。一是当别人有了困难的时候,要主动去帮助。二是工作中出了问题的时候,要争着去承担责任。如老同志要争着替年轻同志去承担责任,领导要主动替下属承担责任,承担的是责任,换来的是友谊。三是工作中有了成绩的时候,要主动把荣誉让给别人。尤其是作为领导更不要争功,如果把荣誉主动让给下属,这会更加激发下属工作的积极性。四是别人犯了错误或受到挫折的时候,要主动地亲近他,安慰他。这样做,会给他人燃起新的生命之火,扬起新征程的风帆。
要做到能共事,就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能不能做到合作共事,说到底是个世界观问题。因此,要做到能共事,必须树立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世界观,自觉克服一切私心杂念,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合作共事的能力。一是要做到为党为民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以能力服人。事实证明,有能力才能使人佩服,使人佩服才能产生合作共事的向心力。二要时刻想到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做到清正廉洁,公平公正。俗话讲,己身不正,难以正人。领导干部搞一次特殊,就会降低一次威信;破一次规矩,就会留下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人心。领导干部只有严以律己,才能征服人心,让人心服口服;才能有效地开展领导工作,和人们一起有效地共事。三要做到为党为民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艰苦奋斗,永往直前,以精神感人。
自古以来就有“事情好干,伙计难搭”之说,这说明合作共事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事业的成功、经济的发展,需要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具备能共事的境界和能力,我们必须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努力学会共事,通过共事努力干成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和重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