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一律不得以任何名义用村集体资金宴请市直、驻武单位部门和乡镇、街道工作人员;一律不得用村集体资金报销个人招待费用;一律不得将村集体资金用于村与村之间的吃请;一律不得用村集体资金到娱乐场所消费。”去年3月10日,福建省武夷山市出台《关于严格实行村级“零接待”制度的通知》等规定,在全市115个村实行村级“零接待”,即村民所称的“四个一律”。
“封”住嘴巴,腿脚勤快了
3月4日,笔者走访了该市兴田镇。镇计生协会秘书长赵世唯说,没有村级接待,下村工作不用喝酒,没有了过去碍于面子不得不喝酒的尴尬场面,人也更精神了。前些日子,计生协会忙着下村开展计生中心户组长培训。与往年不同的是,现在严格实行村级“零接待”制度,村里没有接待,培训结束后他就赶回镇里食堂用餐。
采访中,兴田镇仙店村书记叶荣森一脸笑容地对笔者说:“有了这‘四个一律’,村里可以名正言顺地不予接待,没有了过去碍于面子不得不接待、酒桌上不得不喝酒的尴尬场面。”
“过去,接待是必须的,而且是必须做好的。通过搞好接待,与上级拉近关系,检查考评考核等就会有个好成绩。现在,工作组下来,办完事就走。”兴田镇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党支部书记说。
“以往经常看到村干部喝得醉醺醺的。”走访中,兴田镇一吴姓村民说,“感受最大的是,现在干部吃喝不见了,办事也勤快了。”
堵住源头,执行有力了
“几十年来各级三令五申,但村级接待收效甚微,久刹不绝,有人调侃为‘几百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该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办公室主任詹丽英说,“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制度落实标准不好把握。因此,要想遏制‘舌尖上的腐败’,必须扎紧口子,不留后路。”
“所以我们做出决定,一刀切取消接待,从源头进行封堵。”她介绍说,该规定针对的是以往村级接待在标准、细则上模糊不清,存在“自由把握”的空间。
据她介绍,武夷山市还通过相关配套措施提升制度执行力。该市将村级“零接待”制度执行情况列入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农业局等部门通过农村财务监管网络系统,对村级“零接待”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一月一监管。各乡镇、街道会计服务中心加强财务监督把关,凡是村级接待费用一律不予报销,凡是村级会议费用必须附会议签到单和会议记录,经乡镇、街道挂村领导签字后,予以报账。
收支公开,群众放心了
2月15日,是武夷山市严格落实村级财务“一月一公开”工作的截止日。崇安街道黄墩村最偏远的牛仰自然村一村民代表看过村务公开表后写下“满意”二字。他说,“一月一公开”红纸白字,财务、党务、村务等内容一目了然,特别是接待费一项,我每次都会看是否为零,只有看了才放心。
从历年情况来看,村级接待费用问题是群众关心的一大热点,也是引发群众上访的一大诱因。为此,该市各乡镇、街道、村严格落实村级财务三级监督,即村民监督、村财乡管、市里审计。村委会必须于每月15日前,将上月“村级货币资金收支明细公开表”、“村集体财务收支流水账公开表”一并在公开栏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村里陪吃喝、塞烟酒、送土特产等是私人接待还是公款接待不清楚,也没有公开,这让人反感。”一村民告诉笔者,“现在村集体财务收支一月一公开,干部吃了我们就知道。”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