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球工业生产和贸易依然疲弱,价格水平回落,国际金融市场持续波动,世界经济增速继续小幅回落。发达国家增长动力略有增强,发展中国家困难多多。主要依托于对外贸易的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制鞋行业依然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多重压力。当前瓯海区的鞋革行业发展状况如何?日前,记者走访了部分制鞋企业和区鞋革协会。
走访中,令人欣喜的是,记者看到瓯海区制鞋企业车间工人到岗率高,生产繁忙,企业业务订单多。区鞋革行业协会透露,去年瓯海区鞋革行业在逆境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完成工业总产值118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4家,总产值达93.8亿元,同比增长7.4%;出口交货值75.6亿元,同比增长8.2%。
形势风云变化大小企业两级分化
“出口涨幅较大”是过去一年瓯海区出口鞋企在逆境中取得的最大突破。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鞋企遭遇成本增加、订单转移、单价增幅不大等困境。困境之下如何做到稳中有进?区鞋革行业协会秘书长何国良告诉记者,2013年,对瓯海的鞋企来说,成就和最大亮点就是产品档次的提升、制造能力方面的提升和企业管理水平方面的提升。一些规模企业,像“澳伦”、“德赛”、“鑫彩鸿”等骨干鞋企都能以品牌为核心,专注实业,苦练“内功”,在设备、研发、人才、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坚持投入,较好地推动行业的整体发展。
不过鞋企靓丽的“成绩单”背后也有“阴霾”。由于没有固定的订单,有的企业甚至面临做一单没下一单的情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风雨飘摇。去年,瓯海区有几十家小鞋企倒闭关停。何国良说,行业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小鞋企在生产工艺、技术设备、新产品研发方面都竞争不过大企业。一些小鞋企想自然壮大基本不可能。一些内销企业反映,如果管理不善,有退货,企业就是亏。“大的企业还有比较稳定的客户,最不稳定的是小企业,订单不稳定,管理不规范,招工难,不少企业从微利到亏损,亏损到一定程度,也就自然关停了。”
主打温情牌各显神通留人才
俗话说,留人先留心。为了留住老员工,引来新员工,面对“用工荒”,鞋企纷纷在企业文化和人文关怀上下工夫:给员工发金牌、设置工龄奖、老带新奖励、节后员工按时到岗奖励、每月给员工过集体生日……如浙江赛特鞋业有限公司在放年假前推出新年返岗红包、老员工工龄奖等福利措施,新年公司开业首日返岗员工多达九成;今年年初,澳伦集团双堡鞋业有限公司给101位在岗5年以上的老员工奖励金牌,点燃员工的奋斗激情;去年,德赛集团投入100万成立“德赛爱心基金会”,用于员工助学、助困以及重大疾病的开支。
几年前,“双堡鞋业”公司开发部一位员工得病,治疗费用高达40多万元,而员工家庭无力负担。得知情况后,公司组织员工爱心捐款,共募得二十多万的款项。“员工工作上、生活上有什么困难,都来找我。员工之间发生纠纷,也来找我。”澳伦集团行政经理聂树林告诉记者,除了物质补贴,企业还特别注重员工的心理健康,营造和谐的劳动环境。
创新经营模式多措并举谋突围
瓯海区鞋革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鞋类生产基地。鞋业从内销到外贸,市场规模都很大,而且产品价格低,产量高,效益十分明显。但是瓯海区鞋业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而且创新力度不大,加上制鞋工艺与广东东莞等地,原材料与欧美地区等有较大差距,这些因素都制约了瓯海区鞋业的发展。只有不断地转型升级,才能谋求发展壮大。
怎样看待鞋企转型升级,如何转,向哪转,每个企业情况不同、做法也不尽相同。去年9月份,小林鞋材公司除了继续开发适合做皮鞋的传统橡胶鞋底、做休闲鞋的TPR鞋底和橡胶发泡底外,还在经营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把部分的心思花在鞋样设计上,搭配自己公司产的鞋底,让客户更加直观地看到效果,从而推销公司的鞋底。
科技创新是促进产业升级的基础,因而更新生产设备、生产工艺自动化,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子。何国良说,“制鞋企业一方面也在努力走科技制鞋路子,应用新工艺设备、新技术来提升制造能力,进一步压缩生产成本。”
在劳动力成本逐渐增高的今天,一台能顶多个劳动力的智能设备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技改方向。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的前提下,瓯海区不少企业纷纷投入资金,用于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积极推进机器换人。去年,新桥皮鞋厂引进了全自动剪线电脑针车,用“机器换人”提升生产率,一方面降低用工成,一方面缓解技术工难招的问题。“澳伦”等规模企业投入资金,更换流水线、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升核心竞争力。
近几年,网络经济如一匹黑马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加入到电子商务大潮中,感受着这股电商春风。瓯海区鞋企在保证现有营销模式的同时,转战电商营销,以寻找更大市场突破。通过试水电商,众多鞋企找到了发展新出路,重新调整了前进的姿态。
今年不少内销企业利用开工生产时间,举办订货会,以订单安排生产。而外销企业已与老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客户较为稳定,生产任务已排到5、6月份,有的甚至已排到9月份。而今年有的鞋企考虑到成本大幅度提高、鞋单价难提升等风险,不得已减少生产线。一家外销企业原有4个外加工厂,现在只有自己企业生产。
精细化管理提升企业生产力水平
员工职前培训、加强员工技能训练,是企业努力的方向。对于提升员工素质,聂树林有自己的见解。“员工素质提高,做出好的产品,进而得到客户的认同,订单自然会增多。”澳伦集团非常重视企业和员工的管理,细到对企业的环境卫生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
在生产管理上,企业在原材料使用和制作工艺上严格把关,规范生产,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在德赛集团针车车间,记者看到车间宽阔明亮,物料排列整齐,每条流水线的生产都井然有序,每位员工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在成型车间的手工夹包工序上,十几名员工分坐在流水线两旁,麻利地将鞋包用钉固定在鞋楦上。来自江西的员工毛训进,已有13年的夹包经验,是名“元老级”技工,一天可以夹80双。由于技术好,他还带了5个徒弟,当起了夹包师傅。“待遇不错,我自己在公司做的挺满意。”毛训进一边飞快地夹包,一边对记者说。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