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科技投入,坚持精品化、差异化发展
3月10日,德州恒丰集团研发的又一新产品——功能性超柔纱投入市场。至此,该集团自主研发的新型纤维产品达到500余个。2013年,恒丰集团投资3338万元建成省级技术中心,组建起195人的研发团队,开发新工艺、新产品,完成技术创新200余项,减少用棉量,节约成本600余万元。前不久,该集团先后获得“中国新型针织纱线创新研发基地”“2013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年度精锐榜——十大纺织企业”称号。恒丰集团是我市纺织服装企业成功转型的典型代表之一。
陈廷兵介绍,由于棉花价格国内长期高于国际,每吨差价在3000至6000元之间,导致国内棉纱在国际市场失去竞争力,许多纺织企业步履维艰。我市积极应对,鼓励企业尤其是大企业转方式、调结构,加大科技投入,走精品化、差异化之路,并组织德棉集团、乐陵华乐、恒丰集团等骨干企业参加各类展会,了解市场动态,推介企业产品。
乐陵华乐依靠自身的技术、人才及管理优势,将产品做精、做细,产品全部是80至260支纯棉精梳高支纱,下游客户对接铜牛、杉杉、雅戈尔等知名品牌,附加值是普梳低支纯棉纱的2至5倍。
我市把淘汰落后产能与转型升级相结合,2013年顺利完成了印染3060万米、化纤0.42万吨的淘汰计划;全市发展重点纺织服装项目51个,完成技改投入 44.2亿元;全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达387家,实现销售收入734.5亿元、利润4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1%、22.5%。
打造产业园区,招大引强,完善产业链条
“我们公司一期7.5万纱锭纺织项目已经投产,目前运行良好,研发莫代尔、天竹等新型纤维,市场供不应求。”3月17日,在夏津县仁和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玉民告诉记者。该公司2013年5月落户夏津纺织工业园,总投资10亿元。他们边建设边生产,一期2013年12月投产,二期7.5万纱锭正在紧锣密鼓建设,预计10月份投产。
夏津纺织工业园区是该县的四大园区之一,他们加强与东华大学的技术合作,建设集研发、技术应用、棉花仓储于一体的纺织公共服务平台。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大企业入驻,目前已有13家大企业入园。
各县市区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按照“规划先行、特色发展、产业聚集、链条延伸”的思路,招大引强,完善产业链条,发展壮大纺织服装行业。德城区、陵县、夏津县等9县市区都规划建设了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临邑的香港世纪工业园。该园区由香港鸿盛集团和天美集团投资10.5亿元建设,2012年7月投产,主要生产高档服装及面料、精纺产品等,年产高档服装1000万件,出口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为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香港鸿盛集团还牵手香港中天集团、澳大利亚卡斯克布鲁公司,促成了服装检测中心、节能电机、精密仪器制造等3个产业配套项目落户。
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工程,集群实力在特色中凝聚提升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工作会议上,夏津县、禹城市、陵县再次入选全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分别被命名“中国棉纺织名城”“中国半精梳毛纱名城”“中国土工用纺织材料名城”,并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签订了试点共建协议书。
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市四大优势产业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市纺织办先后邀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棉纺织协会等多个知名协会的专家前来指导,设计规划;成功举办了中国工程院第163场科技论坛,为我市土工用纺织品企业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
陈廷兵介绍,目前我市纺织服装业形成了棉纺织、家纺服装、半精纺毛纱、产业用纺织品四大集群。
棉纺织集群,一方面以乐陵华乐为代表,走高端纯棉纺织路子;另一方面,以恒丰集团、华源科技等企业为代表,开发新型纤维,我市形成了200万纱锭的全国最大的差别化纱线生产企业集群。
家纺服装集群有规模以上企业86家,包括康博实业、德棉集团、元济纺织等,主要集聚在德城区、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 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151.6亿元,行业占比20.6%。
半精纺毛纱集群有规模以上企业24家,包括鲁银羊绒、德信羊绒等,主要集聚在禹城市,拥有40万毛纱锭,半精纺毛纱年生产能力1.5万吨,毛绒服饰800万件。 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45.5亿元,行业占比6.2%。
产业用纺织品集群有规模以上企业35家,包括宏祥集团、华乐新材料、德州海利安等,主要集聚在陵县和乐陵市。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104.3亿元,行业占比14.3%。其中,土工合成材料全国市场占有率达45%以上。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