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3月25日)纽约盘中,美元兑日元自高位回落,回吐日内所有涨幅,目前交投于102.21附近。美国疲弱的PMI数据打压美元,提振日元。此外,美联储收紧预期的升温也压制了全球的风险资产,也促进了日元作为避风港的需求。
美国PMI数据疲弱,美国数据公布后,美元兑日元迅速走低。美国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为55.5,前值57.1,预期值56.0。
美联储会议后,美债收益率迅速上升,支撑美元走高。三菱东京日联银行(BTMU)继续看好美元兑日元后市,该行研报称,看多本周美元兑日元,预计交易区间101.30-103.50。上周FOMC会议的鸽派程度低于预期,已推动美元兑日元自55日均线上行,走向重要阻力位。
而道明证券分析师则对日元后市走势看法谨慎,他们表示,汇价目前位置较为敏感,若上破103.35/40,将进一步上扬,若跌破101.21支持,后市将看跌.
技术上,美元兑日元走势震荡,后市有待进一步指引。技术指标MACD(12、26、9)主线和信号线运行在零轴附近,说明价格趋势震荡。相对强弱指标RSI位于50均衡位置附近,显示价格力度均衡。投资者上方关注102.60的日高阻力,下方关注102整数关口的支撑。
相关链接:
人民币为何对外升值?因为中国常年保持对外贸易顺差,出口大于进口。以对美国的出口为例,中国的商品出口到了美国,美国得到了中国的商品,中国便赚回来了美国的美元。按照正常市场规律,人民币会迅速升值致进出口平衡。为了不至于升值过快而保持多出口,必然需要多余人民币来对冲美元,人民币需求增加,长期保持升值趋势。
但在国内,中国企业赚到美元,但因中国执行强制结售汇制度,企业无法保留美元资产,这意味着中国企业每得到一美元,中央银行就要印6元多的人民币进行汇兑。这也就是说,中国企业生产的商品被美国用美元买走后,流入中国的美元却被留在了中国政府里,代价是用中国政府多印发的人民币来换取,进而使中国经济面临通胀压力。
当然,造成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重要原因是,人民币并非国际货币。人民币并非自由兑换货币决定了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仅限于相对货币之间的升值,并不代表人民币国际购买力的提高。由于人民币还不是世界货币,在国际原料价格出现大幅上涨期间,虽然人民币兑美元出现升值,但我国还不能通过以直接输出人民币的方式去国际市场采购商品或进行资本投资,还是要通过美元或其他可兑换货币开展国际贸易与投资。因此,其实际购买力并没有得到多大提升。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