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青岛市保税港区了解到,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批准青岛保税港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开展现货交易外汇管理政策试,并制定了贸易项下前置美元保证金制度。
此项政策在全国尚属首创,并将在青岛保税港区率先试行。首批试市场为青岛国际商品交易所和棉花交易市场。该政策的试将是青岛保税港区在申建自贸区过程中的一项重大功能政策突破。
实行前置美元保证金制度后,青岛保税港区将允许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设立“贸易项下前置美元保证金”账户及其境内外会员子账户,用于美元保证金的缴存、划转、违约赔付收入支出及退回。
同时,允许交易商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对美元保证金及盈亏进行方便的购汇、结汇和划转。
此项政策的获批,对青岛保税港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吸纳国外会员入市交易,便利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渠道,加快国际资本引入,放大市场交易规模具有跨越性历史意义。
据测算,仅青岛保税港区青岛国际商品交易所就将在2年内吸引百余家境外会员入市交易,交易规模达到50亿美元。
同时有利于棉花市场逐渐构建出一套独立于纽约美棉期货交易市场的、具有一定权威性和广泛性的世界棉花现货交易定价体系,形成中国棉花指导价格,进而推进棉花市场建设国际化大型现货超市,建成国内最大进口棉集散中心。
相关链接:
在原料库存层面,受流动资金匮乏、储备棉投放价格可能下调及搭售进口配额新政传言影响,大多数棉纺企业的棉花库存低于30天,基本停止购买棉花,并加快消化棉花库存,个别企业只有2周棉花库存使用量,随用随买。有消息人士告诉大智慧通讯社,国家有望4月下调储备棉投放价至17000多元每吨(标准级),同时,实行每购买4吨储备棉搭送一吨进口棉配额指标。储备棉价格下调短期意味纺织企业棉花原料库存跌价、贬值。
在产业布局层面,受棉花政策,及不断上升的各项成本、税赋,及资金压力影响,大量企业谋划“走出去”,以在海外建设纺纱厂并计划将纱线产品运回国内的企业居多。投资建设染厂、棉花种植的企业增多。
在用工层面,棉纺企业普遍反映招工难,原因是年轻工人不愿意上夜班,大量企业员工年龄在40岁以上。
在技改投入层面,除少数企业有投资意向外,大部分企业对市场后期信心不足,无意投资。有意投资的企业,以设备升级改造为主。个别国营老企业希望投资改造设备,但表示资金不足。无技改投资意向企业中,一部分企业计划涉足房地产、酒店等其他行业,一部分认为只能维持现状,期待今年下半年市场、政策有所转变。
在国储棉使用层面,受纺棉纺企业基本都参与国储棉竞拍,竞拍价格以4级国储棉为例,基本在17700元每吨左右,国内外棉价差3500元每吨左右。企业普遍反映国储棉问题多,主要为棉花质量差、存在亏重现象、乱收费现象严重等。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