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合格的服装导购员可以从注重服饰美做起。要知道服装导购员每天要接待众多的顾客,导购员的仪表是给消费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大方得体的着装,表现了个人良好的精神面貌,也代表了整个店铺的良好形象,它往往直接决定和影响着顾客的购买情绪,也直接决定导购服务工作的成败。着装高雅,彬彬有礼,漂亮的导购员也会增加顾客对购买衣服的信心。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生活方式决定了消费者不同的购物心理。而中国的现状是同时具备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的消费者。所以在中国消费者身上同时出现几种不同的消费心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许多经济富裕的人会经常光顾二元商品店,刚达到温饱的人也会选择一些高档的消费。因为他们都感知到了自己向往或者内心深处曾经的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低收入者,可能会去买一瓶五粮液,虽然在破旧的房间里喝,但是他一定会有一种庆典一样的气氛来对应心目中的那个感知。朱元璋当了皇帝却不忘豆腐和菜叶子做的“珍珠翡翠汤”,说明不同的人可能有相同的物质与心理追求。感性在生活方式上面物化在商品上面。
无论在什么地方,不同消费场所所满足的人却都是不同的。但是服装一进了卖场,都会脱离了生活场景的外衣,所以消费者会用心来感知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是服装却必须提供能够感知的生活方式属性,才能够打动消费者心智。
服装的质量对于服装销售量的重要性是一定的。但是这种属性只是改变了生活质量,而产品的情感属性改变的是生活方式。七牌男装的广告词是:“男人,对自己狠一点!”
满足了男人的征服欲望和渴望成功或者在特定环境拼搏的心理,显然比劲霸男装:“入选巴黎卢浮宫的服装。”更加具备感性的诱惑。所以有很多年轻人穿着立领的七牌男装,一脸酷酷的表情。虽然七牌男装要超支他们的预算很多。
消费者在考虑服装的质量的时候,往往吹毛求疵,对价格也极为敏感。而在受到情感属性诱导的时候,考虑的不再是价格。我在天津的大胡同曾经看到这样一个卖衣服的大姐,它不仅仅像其他的销售员一样讲解服装的款式,质量和品牌,而是说:“妹子,你穿上这件衣服去上班绝对会比其他人惹眼”“弟弟,穿上这条牛仔裤在配上这件上衣,没治了!这对象就穿它!”
“大爷,您穿上这衣服真精神,就像一个老红军”。这位大姐卖的不仅仅是衣服,更多的是描绘出一种场景,让消费者的感知得到满足。
所以,在服装销售中,无论是销售员还是服装企业的老板,都应该研究人们的感知销售行为,这样才能够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