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值着装换季时期,很多消费者会把自己需要干洗、特殊处理的衣物送到洗染店进行干洗及特殊养护。今天,中消协就此发布消费提示,因服装上的洗涤标识错误而致衣物受损的,销售者要担责。
据中消协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因洗染造成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而引发的纠纷不时发生。据该协会统计,中消协系统2013年全年受理的此类客户投诉案件达6886件,其中涉及干洗服务3360件。投诉案件中包括很多价值不匪的裘皮类服装。
该负责人称,在这些投诉中,除了洗染店本身业务不精,把消费者的衣物洗坏的原因外,也有部分是因为生产厂家在生产服装时标注的“洗涤符号标识”不正确,从而导致洗染店按照不正确的洗涤维护标识进行维护时,造成了被洗涤的服装受损。
对于这类情况,销售者或者生产厂家应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承担修理、更换或退货等民事责任。
中消协同时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遇到由于按照错误的洗涤维护符号标识进行洗涤维护服装而导致服装受损产生消费纠纷时,要保留好购物小票、洗涤单据作为依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链接:
中消协消费指导部主任张德志介绍,“快时尚”作为一种服装品类,其特征是设计时尚、市场反应快速、款式多,单款数量少,客单价(每位顾客平均购买商品的金额)也相应提升。
在北京,有相当多的各种“快时尚”专卖店,代表品牌有h&m、uniqlo、zara、c&a、me & city等,深受青年消费者的喜爱,市场占有率也逐步扩大。“但也由于追求快等原因,‘快时尚’品牌质量控制不一,屡屡出现质量问题。”张德志说。
为了解“快时尚”服装商品的真实质量,中消协工作人员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在北京、上海市场上购买了70款 “快时尚”成人服装,委托中国商业联合会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依据国标进行检测。比较试验项目包括标识、成分含量、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异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起球、撕破强力等。
昨天,中消协通报,在检出问题的产品中,“纤维成分含量名实不符”的有8款服装;甲醛含量超标的仅有一款“马莎”裤子;ph值超标的有两款服装;色牢度不达标的是“大户”,总计有18款服装存在掉色问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