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商贸城”与城市升级可否兼得?这是自郑州启动“中心城区商品交易市场外迁”计划后,被社会各界嚼烂的话题。
“‘中心城区商品交易市场外迁’工程并不是孤立的。它与工业企业、企事业单位、新型城镇化(城中村改造)外迁工程,一脉相承。”房广明介绍,从整个城市格局看,所有外迁工程核心的利益都是为郑州全面升级。而从批发市场领域单项看,更是为了郑州商贸城突破发展的天花板。
郑州批发市场“天花板”是显见的。如房广明称,近些年,批发市场领域经营主体数量增长、市场影响与交易规模下滑。加上农贸市场类,全郑州共有300多家大小不一的批发市场存在。而同质化的竞争内质、比拼规模的发展品质,与整个城市的升级诉求严重脱节。
“通过将批发业态集中、集聚,硬体与软功能的全面升级,既能助推批发市场、经营商户走入良性、正常竞争,也能由此进入提升综合经营能力的正确轨道。”房广明以此来说明,“外迁”批发市场绝非仅为解决市场脏乱差或交通拥堵,而是一次城市功能的整体升级。
那么,被留下的“功勋”市场能做什么?
从历史脉络看,在郑州20年建设全国商贸城的轨迹上,诸如银基、老科技市场、纺织大世界等市场既是城市发展的“功勋”,更在全国多个行业市场承载了流通要位。
据郑州市市场管理局称,土地性质合规、现有物业符合现有城市发展规划的市场经营主体,剥离批发业务、物流仓储业务,原有物业向消费品零售转型升级,或经营其他内容转型。反之,则依据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总战略,走入土地招拍挂程序。
有业内人士称,郑州多数批发市场恰恰是后者。20年前,随着郑州“建设全国商贸城”的一声令下,它们选择在城市边缘多以租赁农村集体制土地实现发展。因而,随着未来城市改造的总体战略,或有相当数量的知名市场成为历史记忆。
而这,即是当前新旧批发市场争夺商户利益冲突的关键所在。
“在政府主导下的批发市场外迁战略中,我们成了被孤立、被遗弃的群体。”郑东新区一建材市场老板直言,直至目前,他们听到更多的,是将现有商户对新市场拱手相让,却得不到现实性置换条件。
上述说法得到了服装批发市场老板们的认同。在他们看来,当前批发市场外迁政策存有诸多显性瑕疵。
郑州市市场管理局给予的答复是,随时欢迎外迁市场建设,部分规划承接区域仍有土地可供应。同时,更希望现有经营市场主体与外来投资主体能强强联合,通过合作共同实现郑州商贸城再成长。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