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美迪胎记研究院庆祝官厅水库建成60周年,官厅水库在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和北京市延庆县界内,于1951年10月动工,1954年5月竣工,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库。
官厅水库——建国后的第一座大型水库
官厅水库是中国海河水系永定河上第一座大型水库。在中国河北省怀来县,距北京105公里。永定河为海河水系主要干流之一,大部流经黄土地区,含沙量大(最大达32.2%),有「小黄河」之称。下游受到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常泛滥成灾。为了根治永定河,1951年10月开始兴修官厅水库,1954年5月5日建成。
水库建于官厅山峡入口处。据传明代在此设有「把水官」,监视水情。旧有官厅村,水库因以官厅命名。发电站装机容量为3万千瓦,1955年建成,电力供平津唐电网高峰负荷时工业和照明用。官厅水库曾经是北京主要供水水源地之一。
官厅水库的作用
官厅水库运行四十多年来,发挥了巨大的防洪和兴利效益。
(1)防洪效益:
水库防洪效益显著,基本上免除了永定河下游的洪水灾害。水库建成后拦蓄大于1000立方米/秒的洪水八次,削减洪峰流量70~96%,发挥了拦洪调蓄作用,使下游没有出现洪水灾害,为保障京、津、冀及永定河下游广大地区防洪安全方面发挥了极为显著的作用。
(2)历史经历最大洪水:
1959年7月底到8月初官厅水库上游出现瞬时流量2660立方米/秒,入库洪峰2499立方米/秒。为保证水库安全,主要利用输水隧洞和发电引水隧洞,进行水库调节;共开启闸门79次,泄水1.78亿立方米,最大泄量为600立方米/秒。同时在官厅山峡洪水较大的情况下,为减轻下游河道负担,输水道泄流在时间上作了适当的调整,水库做了错峰的尝试。
(3)供水效益:
截止2000年,水库累计向下游供水398亿立方米,其中供京、津、冀地区农业用水84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达138万亩,北京工业用水173亿立方米,城市地下补水及生活环境用水25亿立方米。为促进首都工农业发展,改善首都城市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4)发电效益:
官厅水库的建成为官厅山峡梯级发电创造了条件。继1956年官厅水力发电站建成以后,先后又修建了下马岭、下苇甸两座梯级电站,至2000年,三座电站共发电82亿度,为首都及华北地区提供了大量电能,缓解了高峰用电的紧张局面。
(5)综合经营效益:
水库管理者在确保水库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水土资源优势,前后开展了绿化造林、栽植果树、发展养殖业和饮食服务等项目,五十年来,绿化荒山158公顷,生产果品120万公斤,林业技术人员引进培育的新品种——骏枣以其果大皮薄、香、甜、脆的特点成为水库的一大特产。收获粮食约150万公斤及大量农副产品,全水库捕捞鲜鱼1700万公斤。每年可向市场供应甲鱼2000公斤,水果2万公斤。
官厅水库不但供水、发电、控洪上有很大的作用,同时由于附近沙地上盛产的糖度极大的各种水果,以及便利的交通,对大家来说,实在是一个周围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