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走势:9日郑棉1501合约振荡走低,开盘于16225元/吨,收盘于16075元/吨,较前一交易日跌80元/吨,成交量大幅萎缩,持仓量增加878手至121700手。
外盘走势:洲际交易所(ICE)指标期棉合约周二上涨,扳回上日的部份跌幅,因在周三美国政府公布月度供需预估前的买盘抵销了指数基金展期带来的压力。指标ICE-5月期棉合约收涨1.17美分,或1.3%,报每磅91.79美分。市场广泛预期,美国农业部(USDA)将下调截至7月的2013/14年度棉花库存预估,因预计美国棉花产量低于预估。
消息面:
1、根据2014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启动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要求,4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发布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为每吨1.98万元。
2、国家临时收储已经结束,河北衡水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收购和加工工作全部停止。由于当地地产棉衣分率较常年偏低1-2%,个别因雨受灾严重的棉区衣分率仅为33%左右,部分企业坦言交储利润较上年度减少,另有部分企业表示可能会退出棉花市场。
现货方面:棉花指数3128B价格为18668元/吨,较前一日跌289元/吨。
观点总结:多空僵持下美棉期价区间振荡;国内棉花现货价格持续走软,对郑棉期价形成利空影响。技术上,郑棉1501合约上行乏力,短线或重新走弱。操作上,短线逢高抛空。
相关链接:
棉纺企业需求不振。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余波影响下的国际经济环境仍不乐观,加之国内经济减速和通货膨胀的压力,纺织行业整体供需增速大幅上升的可能性较小。棉花采购成本连年高企、行业毛利率被摊薄,纺织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开工率普遍较低。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12月纺织行业亏损企业数为2203家,亏损企业占纺织行业企业总数的10.6%,行业整体效益仍未得到明显改善。
2013年棉花全年进口量为2700万吨,较2012年下降了39%。棉花进口量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2011年以来国家为配合收储政策实行了严格的棉花进口配额调控,并要求纺织企业在进口棉花时按1:3的比例搭售国储棉。棉纺企业为了规避进口配额的限制转而购进大量进口棉纱作为替代。此外国储棉的巨量存货也给市场带来观望情绪,诸多棉纺企业降低了棉花进口。
此轮价格运行机制改革短期来看将带来棉价下跌预期。长期来看,将加强棉花市场自发调节机制的作用。收储政策的逐步退出,或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内地棉农的种植意愿,压低未来棉花种植面积。同时,在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的影响下,价格主要由供需预期决定,内外棉花价差将逐步缩小,棉花现货与期货市场交易活跃度有望大幅提升,而采购成本的降低也将进一步激发下游纺织企业的活力。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