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成思危:人民币国际化关键要成为储备货币

成思危:人民币国际化关键要成为储备货币

如今,在国际经济形势已经较为稳定,且中国已经不再仰仗出口作为经济增长主动力的新的窗口期,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借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再一次加速。汇率市场化存在风险,当前的货币贬值趋势就是其中之一,但历史证明,人民币汇率的非市场化所积聚的系统性风险更大,长此以往,势必会更难以纠偏。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15日在中国上海金融国际化发展研讨会上表示,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远远落后于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和外贸地位,中国很多大宗商品在国际上缺乏定价话语权,这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低有关,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今后10年中的重要目标。


  他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既是目标,手段,也是过程,其他货币国际化,只需要走四个步骤,流通,结算,支付,投资,但人民币国际化必须多走一步,那就是人民币必须成为储备货币,标志之一就是人民币进入IMF的特别提款权,此外,人民币还要成为一些央行的储备货币。


  成思危认为,促进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作一些工作,推进汇率改革。他指出,资本账户开放和资本项目可兑换并不是一个概念,前者是允许你开放,后者是对资本的流动没有限制。


  即使美国和英国目前对国外资本的流动还是有限制,所以中国要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资本账户的开放是必须的,但是不可能完全开放,在一些关键环节还是需要限制,因为不可能让资本完全自由流动。


  相关链接:


  尽管存在时间上的关联,但经济学界对人民币汇率所呈现出来的这种变化的解释依然莫衷一是。有观点认为,这是全球资本回流美国的表现;也有一些“阴谋论”观点认为,可能是海外资本正在做空中国,或者说是中国货币当局主动贬值以促进出口。


  但凡这些观点,我们都无所考证。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不管是以前的升值,还是现在的贬值,人民币确实在朝着市场化定价的方向前行,这个历史趋势已不可逆转。


  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就开始了一轮长达十多年的出口暴增期。在这段时间,不仅中国的外汇储备成倍上涨,经济增长也时而出现过热的迹象。根据国际贸易及金融理论,严重的贸易入超以及高速的经济增长,必然要导致经济体的本币升值。


  然而,受限于人民币汇率浮动非完全市场化,造成了人民币的升值速度不能达到市场预期,因此热钱持续流入中国,购买人民币资产,大量的外汇储备同时带来天量的基础货币投放,造成国内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急剧暴涨,通胀形势也一直非常严峻。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以及种种的经济困局,很大程度上是人民币汇率的非市场化造成的。


  面对这种困境,中国并非无动于衷。早在2005年,中国就已经启动了汇率市场化改革,但时运不济,就在改革按照既定的节奏推进途中,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让改革过程暂停下来。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我们几乎是处于反复的经济衰退——过热——衰退过程中,在这种条件下,加速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无疑是非常危险的。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