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水貂养殖业在山东省文登市发展迅速,如今该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特种毛皮动物养殖基地,今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刘燕曾提案建议成立一个发挥实效的组织,维护养貂户权益。
据刘燕介绍,在调研的过程中她发现,每年都会有不少外地收购商到文登一些散户的养殖场收购貂皮,养貂户把辛苦一年换来的貂皮交给这些中间人。
收购商拿货时仅口头约定价格,也不打收条。因为收购手续不完善,曾发生过商贩不守信、养貂户吃亏受骗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畅,貂皮卖多少钱,养殖户说不了算,都是收购商一口价,说多少就是多少。
刘燕认为,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显然已不适应新的市场发展需要,相关部门应该成立一个发挥实效的组织,在养殖户和收购商之间搭起一座信息沟通的桥梁,为养貂户们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调查:优质貂皮大多流向外地
文登市侯家镇养貂户于学波说,去年秋季每张母貂貂皮价格为210元~220元。但是过了几个月,价格就降了近100元,他之前只卖了一部分,后来再出手就亏了不少。
据了解,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发展,文登市皮草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目前全市水貂存栏量已达1400万只,其中不乏规模较大的标准化养殖场,也包含着众多家庭养殖户,价格不稳定是散养户们的心头之忧。
相关链接:
以制革闻名于世的水头,制革业最盛时年总产值达到37.29亿元,成为平阳县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但严重的环境污染与制革几乎同时出名,2003年,水头制革基地污染案被国家环保局列为全国十大最新环境违法典型案件和全省九大环境违法案件之一。
从2004年开始至今,面对可观的经济效益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水头从不解、尴尬、无奈到痛定思痛后的大刀阔斧,直至现在新厂房拔地而起,1000多家企业重组为8家,由制革业衍生的相关产业蓬勃发展,鳌江流域的水质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变,一个全新的“中国皮都”跃然呈现。正逢我市深入实施“五水共治”行动之际,本报今起推出"中国皮都"新生记”系列报道,在探访“中国皮都”新貌的同时,也将努力探寻其治污治水的不寻常之路。
淅淅沥沥的雨水让还没浇上水泥的道路更加泥泞,厂区内包括差不多已经完工的办公楼门前都还堆着小山一样的建筑材料,而办公楼内赶工的装修工人正叮叮当当敲打着。但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重组后的温州创汇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温怀杰,在还没来得及装上窗户四壁透风的办公楼一楼摆上了一张茶几,安之若素地喝着功夫茶,与走访水头的记者谈笑风生。
温怀杰算得上水头制革业的老人,能在还只是初步成型的厂区中心情愉悦喝着功夫茶,“是因为现在我对企业,对水头的未来充满希望,而对我这样在水头制革业打拼了20多年的人来说,眼前的新厂区再简陋,噪声再响,相比之前脏乱臭得自己都无法忍受的环境,已经算得上是天堂了”。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