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世界服装鞋帽网的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退休后的马蔚华曾经接到多家民营银行的邀请,但是都不为心动,这是为什么呢?来看看民营银行在利率市场化后如何成为一种“危”与“机”共存的金融机构,又如何成为被马蔚华拒绝的“失落者”。
“我为什么不去民营银行?”马蔚华说出自己心里的秘密:现在正是中国利率市场化加速时期,国际经验表明,在这个过程中,对中小商业银行冲击最大,甚至称得上是生死考验。即将诞生的民营银行,一出生就刀光血影。
两个主要威胁: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
银行业现在主要的威胁有两个,一个是政策上的,也就是管理层正在缓慢推进的利率市场化。目前,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下限已经放开,部分优势企业的议价能力增强,银行面临一定的被动。从9家报价行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基础利率(简称LPR)报价来看,均低于此前央行公布的一年期6%的基准利率。以2013年11月1日为例,工行报价为5.7030%,农行为5.7174%;而中行从10月28日-10月31日之间的报价均维持在5.7030%的水平;11月1日,浦发银行报价为5.8135%。人民银行12月8日公布了《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并自2013年12月9日起施行。此外,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保障,存款保险制度,也将最晚于2014年推出。
银行间市场的大额存单也有望马上市场化,利率随市场波动。在未来2年,随着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后小额、先长期后短期的安排,存款利率也会最终放开,理论上存款利率将没有上限,这将极大地压缩银行的利润空间。造成的后果很有可能就是:存款利率提高,市场资金成本上升,利差缩窄,营业成本大幅提高,客户议价能力增强,获取客户的成本也大幅上升,伴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部分中小银行有破产重组,甚至被收购的危险。对于民营银行来说,资产规模、风险拨备、客户基础、运营管理能力等大都不及大行,在利率市场化中肯定不能全然全部身退,受到的冲击也会更大。
另一个威胁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优势是数据和用户,还有便捷的体验。至少在小额零售业务上,传统银行业已经被互联网金融这波浪潮折腾地不得不开始反击了,不然以后就被后台化了,银行成为了虚拟的“云空间”,这不是银行所希望的。虽然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如阿里、腾讯、苏宁易购已经开始准备申请银行牌照,以解决资金杠杆问题,获得更大的信贷资质,能够利用自身网络平台的客户资源开展一些创新业务,在民营银行业危机四伏的背景之中增添一些亮点。但对于大多数民营银行和中小银行,本身在支付体系、互联网化过程中就进度很慢,也缺乏完备的后台系统和科技系统支撑,而这些都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银行所必需的。办民营银行不是一句空的口号。
在民营银行的申请方面,有几种类型值得区分。一种是依托于实体企业或者商会,本着为企业或者商会服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申请的银行。这种银行主要是线下企业申办的,业务类型和传统银行差异不大,还要面临同质化的竞争;另一种是互联网发展到一个较高阶段的特征,就是互联网金融化,利用互联网的电商、社交平台开展基于电商的信贷业务,供应链金融业务以及金融产品的平台销售操作,以此而成立的银行主要是提高资金的杠杆率,获得放贷和揽存的资质,一般是线上的网络银行或者电商银行,如阿里的网络银行等。
2014年3月,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公布,经过各地政府的推荐和报国务院原则同意,选择了一些民营资本共同参加第一批5家银行的试点工作。银监会还指出民营银行四种经营模式分别是:“小存小贷”(限定存款贷款上限);“大存小贷”(存款限定下限,贷款限定上限);“公存公贷”(只对法人不对个人) ;“特定区域存贷款”(限定业务和区域范围)。
从这个角度而言,民营银行的金融牌照其实是有限的,也就是通过限定存贷款上下限和经营区域的方式来进行有限的市场试验,一方面是考虑到民营银行在利率市场化后的市场应对风险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民营银行的发展基本定调:特色化、区域化和差异化。
此外,要进入银行业,首先就得接受更为严格的金融监管,这一点是逃不掉的。在这个基础上,作为新的搅局者,民营银行还要考虑如何开拓市场,建立自身优势,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民营银行的创业历程恐怕会更加艰难。传统银行业的美好年代再也不会到来,作为银行,民营银行要始终明确这一点。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