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新浪微博
当友情遇到金钱,一些尴尬的事情难免出现。时下火热的微信朋友圈代购——这个新兴销售渠道所展现出来的众生相,已然成为中国社会时代特质的缩影,处处体现着中国式的人情哲学。可是,当它沾染上山寨、劣质、杀熟等负面信息时,这种“人情经济”难以摘下谎言的帽子,人情透支就会衍生出得与失的话题。22岁大连女孩许某,正是因此而失去了朋友的信任。
半年前代购小衫赚到第一笔
一场并不愉快的晚宴,赴宴者的初衷未必不是美好的。
大连女孩许某何尝不是如此。起初,她偶尔在微信朋友圈里代购一些漂亮衣服,也只是出于分享经验的目的。这是一个让朋友都美丽起来的愿望。
在她推荐下,朋友圈里那群小姑娘一口气买了10多件衣服。上货多少钱,她卖多少钱,性质属于义务劳动。
当发现别人都在用朋友圈赚钱时,许某动了心思。人脉能产生商机,一件上货价25元的小衫,她卖给朋友50元。这次交易,发生在2013年10月。她是美甲店的店员。闲暇时间,许某会在供货商处下载服装照片,然后上传到朋友圈。高峰时,她每天发出售货信息30多条,每条至少6张照片。
这是微信代购服装的“标准模板”。现实里,供货商姓甚名谁她并不清楚、也不关心,联系都是通过微信。
收到货款后,她把购买衣服的朋友的信息转给供货商,然后发货。“赚钱就这么简单。 ”
2013年11月,许某卖了40多件衣服,赚到1520元。许某用这笔钱买了一条金灿灿的手链。
谎称亲戚是开服装厂的
一件黑色的吊带衫,成了她和朋友小A之间矛盾的导火索。小A发现吊带衫掉色,染黑了白色的衣服。
她曾跟许某沟通过,但许某只是说:“这次算啦,下回我给你弄个质量好的。 ”但小A内心却不平衡。
许某每天在微信朋友圈里“刷屏”,也招致了朋友们的不满。浪费手机流量不说,阅读朋友圈也不方便。只是谁都不好意思明说。
那段时间,小A的朋友圈里有3个人在搞代购。“我的朋友圈里满屏都是商品信息,微信算是废了。 ”
许某坦言,自己有些“公主病”。那时,有朋友拐弯抹角地提醒她,不要把朋友当成做生意的对象,但许某没听进去。“我告诉她们,朋友嘛,帮帮忙啦。 ”
事实上,许某对服装的质量也没底,因为她压根没见过实物,手里也没有库存。但她却告诉朋友,所售服装都是出口尾单,家里亲戚是开服装厂的。
朋友们给她打上自私标签
2013年12月发生的退货事件,则让这群朋友的心凉掉了。朋友小B从她那买了一件外衣,但穿上后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看,便打算退货。
但许某坚持只换不退。小B从许某男友那里得知真相后,觉得自己被许某利用了,她很伤心。
在朋友圈里,小B把许某给屏蔽了,还把遭遇私下告诉给朋友圈里的几位朋友。自私,成了朋友们对许某的私下评价。
许某慢慢发现,没有朋友跟她咨询服装了。她经过了解才发现,许多朋友都把她的微信消息屏蔽了。更为严重的是,原先要好的几位姐妹逛街时,都不喊她了。她曾主动向小B示好,但人家一句话就把她顶了回来,“亏我们还那么支持你,你压根就没拿我们当盘菜。 ”
今年3月,由于无人购买服装,许某无奈之下停掉了微信代购业务。 6个月的时间里,她总共赚了3000多元。
得与失,成了许某最近经常考虑的问题,她在忍受着孤单。
专家说法
是谁在搞微信代购?
18岁至26岁女孩占72%
张志文,国内知名微信营销与运营实战派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
从事微信朋友圈代购的人群中,18岁至26岁的女孩占72%。这组数据,是建立在他对1900余名“微信店主”调查基础上得出的。
张志文说,利用微信朋友圈代购,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利用私人微信账号依托现实人脉搞销售,圈里都是现实中的朋友。账号不仅仅发布商品信息,还像普通微信用户一样发布人生感悟、跟朋友互动。其二则是纯营销账号,依托定位、搜寻等手段,专门招揽陌生人进行销售。
这些搞微信代购的女孩中,出发点也分成了相对应的两个类别:一是利用闲暇时间赚外快的女孩;二是把它当成事业干的女孩。
而在后者中,不少人受了虚假案例的影响,怀揣着暴富的梦想。“根据微信里一些消息宣传,搞代购一个月收入 300万、500万的案例并不少见,可经过核实,这些案例都是假的,都是商品供货商为了增加分销渠道而编造的。 ”
微信代购发展怎样?
依赖朋友圈推销只是初级形态
张志文说,微信朋友圈代购只是微信营销的初级形态。
微信分销,才是微信代购行业发展的高级形态。在广东、浙江等地,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分销网络。
供货商的下面,有微信总分销商,总分销商下面,还有小分销商。分销商的供货、结款、奖励等制度,已经形成一套体系。
微信朋友圈也不仅仅是虚拟的,而是结合了线下实体店、团购、淘宝网等方式齐头并进。
张志文曾经创造过一个月销售土鸡蛋55万枚的纪录。“钱哪有那么好赚?卖那么多鸡蛋,我们想了好多办法,发展分销商、把线下业务转移到线上等等,只有踏实经营、诚信经营才能真正做大做强。 ”
嘉宾访谈1
话题:微信代购负面信息说明什么?
人物:朱官飞身份:中国微营销品牌研究与营销中心副主任、微营销全国联盟CNBD常务委员
记者:微信代购不时被爆出沾染了山寨、劣质、杀熟等负面信息,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朱官飞:微信也是一个小社会,它是当下社会特质元素的缩影。这里面有正能量,也有负能量,它能反映出社会人群的真实心态。微信营销的负面现象,归根到底是由三个原因造成的。一是我们的诚信精神和契约精神还不够。二是法规和制度建设还跟不上,有人钻了空子。三是部分消费者防范意识不强,盲从听信他人的介绍,或是怀着虚荣心过于逐利(买高仿名包)。
记者:微信朋友圈里的“人情经济”,体现了怎样的交际文化?
朱官飞:它是中国式交际哲学的现实体现。我们办事、做事都离不开人脉,它实际上已经是一种资产。人脉其实是一柄双刃剑,使用好了能实现共赢的局面。以朋友圈为例,你的商品有档次、价格又便宜,朋友主动就会找你买,这时候你是方便了朋友,你也赚到了钱;反言之,如果你搞欺诈,处处都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那么结果只会鸡飞蛋打。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关键是看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它。它是资产,也是工具,更是做人的态度。
记者:这种现象能带给我们哪些启发?
朱官飞:“人情经济”有长处,但也有短板。在这种模式下,微信朋友圈里朋友的实力、你跟朋友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商品销量的多少。中国人讲究“迎来送往”、“互惠互利”。总是给朋友添麻烦、依赖朋友做生意,这种模式本身就是存在一定的缺陷。你愿意让朋友觉得你不成熟,甚至是一种负累吗?这种话讲出去可能伤感情,但却是大实话。在金钱和友情面前,微信代购经营者要思之、慎之,不要盲目跟风,不要透支朋友间的感情。朋友相处,还是不要夹杂太多功利性的东西。
嘉宾访谈2
话题:“杀熟”现象会有哪些后果?
人物:赵小明身份:国内知名心理学者
记者:“杀熟者”的身上,能否找到性格特质的共性?
赵小明:我曾对大量案例进行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杀熟者”的人际关系倾向类别为主动型,他们主动交往、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喜欢控制他人,运用权力。在情感上表现出对他人的喜爱、友善、同情和亲密。但他们往往有自恋倾向,不具备真实的移情能力,无法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别人考虑,也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言语和行动对他人的影响,所以尽管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友善、同情的特质,但是他们不具备真正理解和包容他人的品质。
记者:这种现象会导致哪些后果出现?
赵小明:在个体行为中,若某行为经常得到酬赏,那么此行为越容易被重复。“杀熟”利用了朋友之间的包容和情感需要,易得手,赚钱快,因此反而鼓励了这种行为在朋友圈里蔓延。杀熟会让人心生厌恶,因为杀熟的一方获得报酬,另一方却付出感情。这是一种不平等的社会交换。“杀熟者”忽视了人际秩序,会在朋友圈中被孤立、排斥。
来源: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