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媒报道,这涉及人民币的估值,直接关系到可能正濒临深刻变革的中国汇率政策。实际上,北京对其货币的态度或许最终将成为2014年迄今为止全球宏观经济政策中最重大的变化。
新的价格数据表明,人民币的估值现在基本上是公正的。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学家阿尔温德·苏布拉马尼安和马丁·凯斯勒已细细分析过这些数字,他们的结论是,和美国相比,中国的平均物价水平已接近应有水平。其他方法给出的答案略有不同,但人民币不再被大幅低估的结论似乎是站得住脚的。
报道称,就这方面而言,最近几年中国是个优秀的全球公民,部分原因无疑在于汇率上升对通过促进消费来实现其国内目标有帮助。人民币升值有助于缓解美中之间巨大的贸易失衡现象,也让竞争力面临威胁的其他新兴经济体卸去了部分压力。
报道认为,人民币势不可挡的升值势头还导致“利差交易”蓬勃发展,这与流入中国国内市场的短期资金飙升有关。这是一把双刃剑。在需要更多的信贷来掩盖债台高筑的地方政府和企业界的压力的时刻,它为金融系统提供了资金来源。但它也让内部的信贷泡沫进一步扩大至难以为继的境地,迫使中国不得不加强外汇市场干预力度以压低货币。
2月份,中国决定适可而止。它突然将汇率压低了百分之几,随后将每日的波幅由1%放宽至2%。尽管此举被描述为让市场力量在决定汇率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进程的一部分,但它大概还有其他目的。
报道称,此举至少打算减少或消除流入中国的利差交易资金流。这股资金流的减少已迫使央行改善国内的流动性条件以防出现严重的金融压力。
但另一个可能性是,当局已意识到,此时此刻,实际汇率进一步上升既让人不满也让人难以接受。
隆巴德街研究所的黛安娜·乔伊利瓦写道:“银行向公司发放贷款为的是让它们支付老贷款的利息而不是着眼于任何生产活动……实体经济需要货币贬值,但这对套利和举债经营的游戏可能是致命的……人民币可能是中国的次贷。”
报道称,这样严重的后果远非不可避免。中国拥有能为金融系统中可能会出现的呆账再融资的外汇储备,国内财政上也有腾挪的空间。但它能否在汇率不进一步下跌的情况下做到所有这一切,这似乎越来越像是未知数了。
中国怎样才能永久性地扭转流入的资金对人民币造成的上行压力呢?到目前为止,它是通过外汇干预做到这一点的,但它不会希望加剧人们对货币操纵的担忧。中国渴望让市场力量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及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更符合这种渴望的另一种方法将是进一步调整施加在国内投资者外流资金上的直接控制手段。
报道称,中国对资本的自由流动设置的障碍几乎比二十国集团中的任何其他国家都要高,但中国的监管机构最近公布了一项上海和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计划。最终,通过将资金投向海外来实现中国投资组合多元化的需求可能会变得非常大。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汇率政策促使官方大规模购买以美国为主的政府债券。报道认为,今后,这种情况可能会被私营部门购买股票和房地产的势头取代,亚洲其他国家大概会得到不成比例的好处。
这一切或许代表着,全球资金流动的方向和既定的全球金融秩序将出现重大变化。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