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裘皮加工总量占世界的75%以上,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裘皮加工中心。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裘皮加工中心,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产业转移的结果。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告诉我们,一个具有很长生命周期的产业,其发展到成熟期后,必然要发生产业转移——转移到更贴近消费者的地区,以减少分销环节,降低物流成本;转移到原料产地,以控制采购价格,降低采购成本;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汽车产业如此,计算机产业如此,皮草产业也如此。
那么中国皮草产业是否贴近消费者密集的地区呢?我国的皮草生产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浙江海宁、河北辛集等这些几乎没有皮草消费市场、更没有裘皮养殖业基础的南方及中部省份,而我国东北及内蒙古等地区,即有得天独厚、适宜自然养殖的优良环境,又是皮草产品的主要消费地,除了零星的以个体养殖形式经营的裘皮养殖业外,却几乎没有皮草生产加工产业。
目前,在我国主要的皮草生产聚集地区,如浙江海宁、河北辛集等地,聚集了大量的皮草生产厂商。从近些年的发展来看,这些地区的皮草产业扩张逐渐稳定,厂商数量基本固定,皮草产品产量增长平稳,产业分工极其精细。可以说市场竞争已经非常充分,厂商单纯依靠改进工艺、降低成本、降低销售价格等手段在本地参与竞争已无空间,产品竞争逐渐向品牌竞争延伸。这些,都是产业发展已经非常成熟的标志。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皮草产业要想继续发展,向我国东北及内蒙古等皮草消费地区的产业转移已是必然。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