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浅析如何更好地为国资监管大局服务

浅析如何更好地为国资监管大局服务

财务分析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通过积累的历史财务数据,了解企业的过去和现状,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企业发展趋势的分析,洞察未来、预测企业今后的发展态势。但是,很多财务分析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对过去和现在的状况分析较多,对未来的预测和展望很少,从而大大降低了财务分析的“导航器”作用。

  首先,要立足需求,争取有关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企业经营者、投资人、监管机构对财务分析的要求各不一样,在开展财务分析工作之前,必须立足分析需求,弄清楚为谁而分析、为什么而分析,避免走入“为分析而分析”的误区。


  同时,财务分析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涉及资金管理、资产管理、生产经营、甚至战略规划、政策制订等多个部门。因此,要做好财务分析,必须获得领导的支持和有关方面的配合。否则,财务分析容易走入“就财务论财务”的误区。


  此外,监管部门或管理咨询机构等外部单位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应取得企业的信任和配合,深入企业调研,尽可能多地掌握分析的第一手资料。


  其次,要与时俱进,密切关注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和影响。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包括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和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不可控的因素越来越多,受经营环境变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企业财务分析工作者应拓宽视野,与时俱进,结合行业和企业特点,密切关注其经营环境的变化和影响,以有助于适时调整经营政策和财务安排,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


  第三,要理清思路,搭建一个清晰的财务分析报告结构。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理清思路是关键。思路决定了分析的视角,同时也决定了分析报告的结构,综合性的财务分析更是如此。涵盖范围不同的分析报告,结构也不尽相同。


  通常以某一区域企业为对象展开分析,可从宏观经济形势、总体情况、行业情况、重点企业情况从大到小依次展开分析;而对某一企业集团进行财务分析,横向可从经营业绩、资产运营、资金流转、风险应对等几个方面展开,纵向可按集团总体和各业务板块两个层面展开,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可以适当结合起来。


  一般来说,经营业绩的分析应回答“企业的利润来自哪里、主业是否明确、主业增长势头如何”等问题;资产运营的分析应回答“资产的分布状况如何、资产的周转状况是否合理、资产的质量怎么样”等问题;资金流转的分析应回答“企业的资金来源、投向、偿债及融资能力如何”等问题;风险应对应回答“企业目前和未来面临的风险是什么、如何应对”等问题。


  第四,要结合实际,制订一套适当的分析评价指标体系。财务分析的用途不同,评价的标准也不一样,分析的指标也将有不同的选择。因此应根据财务分析的实际需求,制订和建立一套适当的分析评价指标体系。


  在此有几点值得注意:一是应突破传统的3张会计报表的局限,增加对资产质量情况、人员情况、成本费用情况等辅助报表的分析,增加对土地、品牌、网络、研发、担保、诉讼等表外重要事项的分析;二是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分析的实际需要,选择一些重要的参考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如全国国有企业水平、沪深A股上市公司水平、行业水平、竞争对手情况等,找准自己的位置;此外还应善于运用各种表格、图示等表达形式,突出表达分析的内容,使分析结论更加直观、醒目。


  第五,充分挖掘,寻找财务数据背后的故事或实质。财务数据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关联,财务数据后面也隐含着某种态势或原因。也只有把财务数据背后的故事或实质挖掘出来,才能把财务分析报告写得更鲜活,避免陷入“就数据论数据”误区。


  例如,可以通过财务分析发现,部分企业收入大幅度增长,但受制于成本费用增长过快,企业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明显;部分企业利润大幅增长,但主要依靠非经常性损益来支撑,主业不明、主业不强的状况令人担忧;部分企业的发展仍属于投资拉动型的简单规模扩张,内在的自主创新能力、核心主业竞争能力都尚未形成优势。


  第六,要着眼未来,用发展的眼光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写好财务的最难之处在于财务分析的总结和评价部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财务分析的结论既要有理有据,又要高度概括,不能轻意下、随便下,否则容易对报告使用者造成误导;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财务分析的总结和评价,可以尝试从企业的发展状态、发展质量、发展中面临的风险、发展前景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三是财务分析的总结和评价应结合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全局的、长远的眼光来分析和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