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 年1 月1 日起施行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规定,财政部按照分地区、分级别、分项目的原则制定差旅费标准,并根据市场价格及消费水平等变动情况适时调整。
在新规中,财政部并未确定住宿费和餐费具体的数额,而是明确由各省财政厅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自身情况制定标准。
5 月7 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在其官网上发布了《本级党政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据不完全统计,广西、上海、安徽、山东、贵州和四川等地财政厅参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均在官网上公布了这份差旅住宿费和伙食补助费标准表。
为差旅费标准“露脸”点个赞
@505480776:就应该这样,有标准,才会有纪律嘛!
记者:公务差旅得按规定买单,是纠正不良作风不可缺少的制度约束。它限制了干部的“ 食谱”,约束了干部的“行程”,还管住了干部的“手”。
网民“ 说天说地”:统一的节俭意识让“ 差旅新规”不再是纸上谈兵,精确的“吃住行”限制堵住了规模“ 漏洞”。如此严格的差旅“ 红线”让党员干部的差旅越来越普通化、标准化、精细化,不能再随心所欲地打着公干幌子“享受生活”。
不同级别不同标准,诱导“隐形腐败”?
网民“ 蒋洪”:为了体现不同级别官员在待遇上的差异,在住宿费用上设立不同的标准还是必要的。但是差别不宜过大,对于级别稍高的官员而言,保证三星级的酒店标房就足够了,在住宿费用上超出的部分应由公务人员自己承担。
网民“ 沙元森”:公务人员按照级别享受不同的待遇,这在原则上是讲得通的,但是如果差别过大,也容易强化等级观念,一些干部把差旅费看成自己多年熬到的“ 隐性福利”,甚至为了达到标准“ 做手脚”,滋生腐败问题。
民众监督不可或缺
@ 狄仁志平:早有规定,无非是重申,关键是坚持执行。
网民“ 王传涛”:我们从来不缺好制度,缺的就是严格的执行和良好的监督。所以,真正的问题是如何把上述制度和规定落到实处,把权力关进笼子,防止官员的亲属家人占到差旅报销的便宜,这些才是关于官员差旅费问题的症结所在。
新华网:只建立制度远远不够,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信息公开来支撑。在公务差旅费管理相对成熟的国家和地区,一般会通过强化预算来实行定额管理,而纳税人的钱怎么用、用在哪里的信息全都透明公开,民众随时可以在政府网站上查询。
来源: